第05版:家国同春 202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开放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强音符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 绽放仰韶文化之花
倡导全民汉字书写 赓续文明基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政协委员吴行:
倡导全民汉字书写 赓续文明基因

中华文明悠久亘远,上下连绵5000年。而文明史赖以传承的载体,是这个民族独有的、与其他文明不同的汉字。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吴行在全民汉字书写、乡村孩童艺术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汉字的文化内涵逐步弱化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鼓励读书写字的良好习俗。正是这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才使中华文明一步步走向辉煌,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就了文明古国的称谓。朗朗的读书声、沙沙的写字声共同奏响一个民族史诗的基本音调。从古至今,写一手好字,作一篇好文成了衡量一个人精神风貌的初始标准。

吴行表示,近年来,随着电脑、手机以及文字录入和语音录入系统的广泛普及运用,汉字的书写变成了一个简单的选择程序和口令。这种便捷的应用减少了全民书写的机会,也逐步淡化了国人对汉字本源的认知,淡化了中国人一笔一画、逐步完成汉字架构的书写过程。久而久之,人们开始习惯性地忽略了汉字的书写,经常性的提笔忘字,用字混淆不清,用词南辕北辙、词不达意,汉字的文化内涵也随之被逐步弱化。

“当今社会,一些人不会写或写不好中国字。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因为缺失汉字的书写和应用场景,也开始大量地、习惯性地使用便捷文字处理系统完成课程作业。同时因为缺乏倡导和鼓励机制,书写姿势随意、字迹凌乱、缺乏规范,由于不了解字的本意,错别字连篇,难以识读。”吴行说,这种现状渐成常态,长此以往,将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国人的文化自信会产生沉重的打击,应当引起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将倡导汉字书写融入政策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是华夏文明的标志、是根植民族深处的文化基因,倡导全民汉字书写、鼓励汉字书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举措。”吴行说,汉字的书写过程融入了中国人特有的知识认知、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也从中体现了中国人的人格精神和性情志趣、人文格调,由习惯性的汉字书写牵起的是文明赓续的纽带,通过汉字书写的深入和发展运用,培养了文化自觉,才能有更坚定、更广泛的文化自信。

“倡导全民汉字书写,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中。”吴行说,党和国家有着优越的体制和许多的惠民政策,可以将倡导汉字书写融入其中,比如:在中小学试卷的书写中给书写优异、文字通畅、字体工整规范的试卷加分,将汉字书写纳入常规学分考量;在公务员考试、成人高考等各类考试中,将汉字书写作为一项考量内容,从而掀起全民的汉字书写热,从基础上夯实文化自信,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吴行尤为关注偏远地区孩子艺术教育。近年来,为了帮助更多农村地区孩子提升艺术素养,传播书法艺术,吴行自筹资金,在邓州、淅川等地的学校设立书法教室,通过先行试点,让书法教育在当地中小学课程设置中常态化。他也希望能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青少年艺术素养提升服务当中来,让每一个农村学校都有一个教授传统文化的教室,为乡村的孩童种下“艺术的种子”。同时,吴行还建议艺术家不要仅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搞创作,而是应该走出来,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在更多的孩子心里埋下艺术的种子,用艺术点亮孩子的生活。

郑报全媒体记者 秦华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