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记者 裴其娟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要特征。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以风雨兼程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力以赴拼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郑州篇章。 本报特推出【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郑州市全力以赴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干劲和蓬勃的朝气。今日刊发第八篇章“环境保护”之一《天蓝山绿水更清》。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刚刚退休的郑州市民刘红丽外出踏青,发现郑州越来越美——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公园绿地蜡梅暗香浮动、迎春连翘金黄一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她忍不住频频拍照发朋友圈,分享愉悦的心情。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郑州,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举措,全方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提升民生福祉。 重污染天明显减少 “现在的蓝天不再靠‘等风来’。现在蓝天早就不足为奇,已经变成常态。”幸福蓝天公益组织负责人王鹏说,他曾连续多年在福塔前用镜头记录郑州的天空,天空由灰到蓝的变化,好天气不断增多,他也越来越爱郑州这座城市。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环境监测数据印证着人们的切身感受。2022年,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圆满完成PM2.5、PM10、NO2、重污染天控制目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主要城市中连续三年退出后20位。主要指标中:PM10年浓度77微克/立方米,在全省正排第8;PM2.5年浓度45微克/立方米,在全省正排第4;NO2年浓度27微克/立方米,改善率在全省正排第1。 “郑州市在环境资源禀赋差、环境承载能力不足、机动车存量巨大的情况下,NO2年均浓度降到了以前的一半,治理效果仅次于北京、深圳,世界领先,是很了不起的成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吴烨教授由衷地说。 群众的“幸福指数”,离不开大气污染治理的“精准指数”“科学指数”和“辛苦指数”。 2022年,郑州市深入推进大气环境治理,牢牢把握减污降碳总抓手,开展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完成321家工业企业低效VOCs治理工艺提升,完成34家工业企业低效除尘治理工艺提升,全市水泥行业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提前3个月完成国家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试点目标任务;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135家企业实现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4个产业集群挥发性有机物“一园一策”方案编制完成;探索建立“1+N”绩效分级服务,培育了一大批绿色引领企业。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空气质量好转肉眼可见,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也都发生明显变化。 (下转二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