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父亲的中山装
苦口匠心
上去高山看秀峰(国画) 陈濂波
桃花开在春风里
清明雨(外一首)
白洚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桃花开在春风里

♣ 齐 夫

大地回春,鸟语花香,万物复苏,又到了桃花盛开的季节。

在我看来,桃花无疑是中国第一花,因其影响最大、历史最久,早在《诗经·周南·桃夭》里就有描写桃花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开得红灿灿,鲜桃结满枝,叶子长得繁密。而其时牡丹还没个正经名字,与芍药混用一名,直到唐朝才芳名大盛。

桃花的故事之多,也是其他花卉所无法相比的。最早的是《尚书·周书·武成》所记:“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周武王灭商后,马放南山,牛养桃林,表示以后不再用兵。后因用作表现息战的典故。

《列子·汤问》就比较浪漫了:“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的手杖变成大片桃林,灿若云锦,争芳斗艳。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更是人尽皆知,描述了一个没有战火纷争、没有钩心斗角、人人向善、个个勤劳、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人间仙境,唯美温馨,委实令人向往。

唐代诗坛有个著名的“桃花诗案”,颇有意思。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10年,召回京城后,去玄都观赏桃花写了一首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意即“我刘禹锡回来了,要和你们这些奸佞小人斗下去”。导致他又被贬谪12年,再次回长安后,他又去玄都观赏桃花写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意即“我刘禹锡又回来了,你们那些小人等着瞧吧”。铮铮铁骨,令人景仰。

最著名的当然还是唐代《本事诗·情感》记载那个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节这天,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一美丽女郎开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怅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入诗最多,也称诗歌中的花王魁首。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顾况有“桃花岭上觉天低,人上青山马隔溪”,张旭有“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王维有“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杜甫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唐伯虎有“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桃花入歌也最多,邓紫棋唱《桃花诺》、艾辰唱《桃花凉》、东篱唱《桃花劫》、汪苏泷唱《桃花扇》、董贞唱《桃花醉》,这是五首带“桃花”的古风音乐,委婉悠扬,声声入耳。阿牛的《桃花朵朵开》,轻松欢快,朗朗上口。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大气磅礴,富有家国情怀。邓丽君唱过《桃花开在春风里》,那英唱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任妙音唱过《你像三月桃花开》,无不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桃字入成语之多也是花中之最。描述春天的有桃红柳绿,桃李春风;形容美女的有艳若桃李,桃腮粉脸;还有投桃报李,桃李满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不一而足,举不胜举。

春天来了,桃花开了。灿烂之极,美不胜收,芬菲烂漫,妩媚鲜丽,如一片片红霞,与绿树婆娑的垂柳相衬映,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