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全省成人高招 录取结果查询渠道开通
繁花深处听涛声
中原西路生态廊道 开展害虫生物防治
未雨绸缪抢抓防汛“主动权”
查漏补短守牢安全“金标准”
表彰先进树立标杆 加压奋进守护蓝天
推进纾困政策落实 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强化宣传引领 提高安全意识
立德树人担使命 同台竞技共成长
持续推广“信易贷” 为企业商户“减负”
缅怀先烈忆初心 建功立业新时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繁花深处听涛声
——济源乡村振兴写意
蔬菜制种基地多种菜花次第开放,与青青的麦田相互交错,恰似为大地织就的一层多彩锦缎。 济源日报供图
扫描二维码 看相关报道

春天是花的主场,似锦繁花中,许多人在追逐着梦想。

大学毕业返乡创业青年张英杰,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家在黄河岸边的坡头镇毛岭村,从2021年至今,张英杰埋头为蔬菜制种产业而忙碌着,家庭农场的种植面积已达到120亩。从育苗、移栽到浇水、打药、收获,每一项他都精心去做。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也在黄河岸边这片热土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益一年上一个台阶,去年达到18万元,成为济源蔬菜制种产业新秀,也成为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进入3月份以来,张英杰秋播的白菜制种花已相继开放,清香扑鼻,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片,与青青的麦田相互交错,泾渭分明,恰似为大地织就的一层多彩锦缎。“再有不到1个月的时候,萝卜、洋葱等制种花都会完全盛开。”张英杰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每天穿行在菜花丛中,与工人们一道,细致管理层层叠叠制种田,乐在其中!

今年更令人陶醉的是,济源培育的4万多亩蔬菜制种基地菜花次第开放,这将是济源历史上面积最大的蔬菜制种田,正成为黄河岸边的一道独特风景!

在河南,济源已成为蔬菜制种产业的代名词,这里拥有全省最大的蔬菜种子繁育基地、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繁育基地、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生产基地、全国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和国家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蔬菜制种覆盖济源一半以上的村庄,90%以上的脱贫户靠此脱贫,2万农户增收近亿元。一个个朴素的村庄正在制种产业引领下,变得更加美丽幸福。

从去年开始,一项蔬菜种业振兴行动正在济源拉开。未来3年内,济源将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新发展1万亩以上蔬菜制种,2025年达到6万亩,2028年达到10万亩。到2025年,实现蔬菜种业年产值5亿元以上。而且对新流转土地发展蔬菜制种的种植户、新型经营主体等,给予每年每亩200元的奖补,从2022年秋季开始连补3年。

济源蔬菜种业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济源为此将投入近亿元,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科技攻关、现代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着眼建成一批现代化特色的蔬菜制种基地,成功创建蔬菜种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坐落于王屋山下的王屋镇柏木凹村,10年前,搭上制种产业的快车,全村不仅脱了贫,而且成为济源种植产业先进村。今年济源国际菜花节主会场就设在这里,届时1000多亩菜花将竞相绽放,欢迎来自四海的宾朋。

产业振兴让土地生金,曾经沉睡的荒地正被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唤醒。邵原镇张凹村共有1500亩田地,一半以上的土地都流转到种田能手手中。村民翟小国近年承包70多亩田地,通过制种+谷子的种植模式,每年增收15万元上,其生产的富硒小米通过电商远销新疆、贵州等地。靠着驻村工作队帮助,张凹村还建起了政通农业专业合作社,搭建起电商平台,集体经济从几千元增至50多万元,去年在济源示范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擂台赛中跻身第二名。

产业振兴带动着乡村振兴。2022年济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948元、增长7.1%,总量和增幅持续位居全省前列。乡村风貌稳步提升,济源成功获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市。济源国家级生态镇占比达64%,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园林镇、全域生态镇。济源乡村治理全面升级,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交流会在这里成功举办,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63.28%。济源示范区正努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的“样板”。

“倾听黄河的声音”报道组 赵群 刘明 付卫东 冯华 原震宇 高玉婉 段双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