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张 祺 文庙是纪念至圣先师孔子的所在。文者,文化之意,孔子是教师爷,文化了得;文者,唐朝皇帝曾加孔子文宣王。 郑州文庙历史悠久,始自东汉,传承至今已1900多年。但今文庙已非昔文庙,面积从鼎盛时期的占地50000平方米衰减到今天的8326平方米,历史上三次大火让古文庙荡然无存。现在的文庙修整于2004年,虽境况大不如前,但规制出于一辙。 进得门来,两坊分列,东曰“金声”,右曰“玉振”,喻善始善终,尽善尽美,是对孔子思想与为人的极度赞美。 两坊后中,又一三开汉白玉牌坊,“棂星门”也。天有棂星,古代皇帝祭天,棂星居首。又说棂星即文曲星,喻孔子乃文曲星下凡。文庙建棂星门,表达了尊孔如尊天的意思,这道门也成了紫阳高照、瑞气云集的象征。不过,在古代,牌坊的三个门是不能随便走的。西走官,东走民,中间过的不是皇帝便是圣人。如今就不那么考究了,如我一介草民,民道可走,官道走得,皇帝圣人专道也走得,这可能就是孔子所痛斥的“礼坏乐崩”吧。 过棂星门,中轴线上是一条“神道”,类汉白玉铺就。但凡皇宫、皇陵,皆有神道,天子即神灵,所走之道便是神道,神灵,神通。孔子,文宣王,帝王类,曰文庙“神道”亦合规制。 又不几步,有池当道,“泮池”也。相传孔子讲学传道泮水之滨,后历代太学皆设泮池,遵圣贤之道,步圣贤后尘。泮池的重要作用是学习累了,小憩池边,洗脸醒脑,缓解疲劳,重振精神。 泮池之上,架汉白玉石拱桥一座,曰“泮桥”,又名“状元桥”,寓过此桥者如非当下状元,亦应是未来之状元,此桥得过,更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又云有资格过此桥者,才可拜见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老先生。不过,现在没那么讲究了,所有人一视同仁,人人过得。我就正儿八经地趋步桥上,感觉也似中了状元,心安理得。 一些古代官衙正殿前的中轴线上,亦多有池,池上拱桥飞架。池中植莲,故曰莲池,寓为官者当厚廉寡耻,清白做人,清白做事。池上所筑之桥何名,不得而知。 下了状元桥,沿中轴线续走二十几步,便是文庙的正殿——大成殿。大成殿坐落在青砖台基上。台基自下而上筑于四个时期,最早是明朝年间,最晚2005年,间有清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整个大殿单檐歇山结构,重心略低,稳重非常;但因飞檐外张上翘,稳重而不沉重,又有飞升之感,达到了稳重与灵动的高度统一。 大殿上覆青瓦,青瓦之中又镶嵌三个金色菱形图案。按照规制,金色当非皇非佛不能用也,有僭越之嫌,故虽圣人而用青瓦。但圣人毕竟是圣人,不同凡响,因而用金瓦装饰了三个菱形,以示地位之崇高。殿额高悬“大成殿”三个鎏金大字,系当代著名书法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手书。字如大殿,端庄不失飘逸,飘逸不失端庄,书法功夫,文化气象,与大殿交相辉映。 上殿阶道,正中铺有龙雕,五爪龙,用龙等级与帝王齐一了。过去,但凡只有皇帝,用龙五爪,余者最多四爪,否则就是僭越,该斩立决。为什么用五爪龙,不得而知。殿左右廊柱上有楹联一副:“教垂万世养德修仁, 气备四时安邦富国 。”盛赞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功绩和社会意义。大成殿帐龛之中,一尊金碧辉煌的孔子加冕塑像,威仪严整,仁厚万方。帐龛之上,有“万世师表”额匾,据说当年康熙皇帝下诏,全国但凡孔子文庙,必于大成殿上悬“万世师表”匾额,以成规制,并为之御笔。想必,“万世师表”四字,也应是康熙手迹。孔子像两侧,各有两位学生拱从,因视觉距离较远,辨认不得,大约是七十二贤人中的四位吧;也许不是,是得孔子真传后继如孟子、朱子者,也是大有可能的。 大成殿东西两侧,各有廊庑建筑,东为祈福廊,西为碑刻廊。西廊观者寥寥,罗雀可也,大凡碑廊记史,痴心者少,且碑石年代久远,文字难以辨识。东廊则不同,红火得很,祈福牌红牌红绳,层层叠叠,满挂廊庑一壁,游人如织,其间不断有人将现场购得的祈福牌上认真虔诚地书写文字,小心翼翼地挂于廊壁,然后双目微闭、双手合十,念念有词,作祈祷状。因为好奇,随便看了几个祈福牌上的文字,非是为升学来祈祷,便是升学已成来还愿。不知文庙祈福是否有用,但祈福者应是相信的,希望文曲星能助一臂之力,或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 大成殿正后,有一座高高伫立于汉白玉底座之上的两层重檐歇山式建筑,是文庙藏书阁(亦称尊经阁)所在。其性质和如今的大型图书馆异曲同工。古时文人绅士、达官显要到这里礼孔读经,研讨儒学,是一处重要的文化沙龙。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