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上接一版)该校七年级学生张轩婕、白子熠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拥抱”母亲河。“我们以前都是在课本上感受黄河,领略母亲河的壮美与博大 ,这次能够来到母亲河畔,实地感受黄河之美、黄河文化之厚重,感到特别兴奋。”两名小姑娘高兴地告诉记者。 站在刻有遒劲“黄河”字样的巨石旁,她俩和同学们一起照了张与母亲河同框的合影。正是杨柳吐青、春花绽放的美丽春天,背后静静流淌的黄河将孩子们的笑脸映衬得更加灿烂。而镌刻在巨石上的两个红色大字——“黄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学校组织这次实践活动,就是想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厚重的黄河文化。”该校副校长刘军告诉记者,此次围绕“探寻黄河文化、守护生态家园”主题,该校组织七年级400余名师生参加励志远足实践活动,师生们通过拜谒炎黄塑像、欣赏黄河风光、参观黄河地质博物馆,感受母亲河的沧桑巨变。 当日上午,与这400多名初中生同时到达黄河文化公园参加黄河研学游活动的,还有500多名幼儿园的孩子们。站在炎黄广场,仰望高耸入云的炎黄塑像,一群群戴着小黄帽的孩子正专注地听老师讲述着炎黄始祖的故事。 “近年来,我们黄河文化公园已经成为各地游客感受厚重黄河文化的胜地,尤其是今年春季,我们接待的研学实践团队大幅增长。”昨日,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马惠萍告诉记者。 谋划黄河文化主题项目 站在临河广场向东望去,你会看到,湛蓝晴空下,三座铁路桥与母亲河相依相偎,组成一道靓丽的郑州“三桥汇”风景线。 其中,1906年通车的京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被称为“中国铁路大桥之母”,由德国、美国、意大利、比利时专家指导修建,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黄河的钢结构铁路大桥;1987年大桥拆除后南端5孔桥梁160米作为工业文物保存在黄河南岸的原址上,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1960年通车的第二座黄河铁路大桥——京广线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在离老桥 500米的地方兴建,是新中国在黄河上自主建造的第一座双线铁路桥。 2014年通车的郑焦城际铁路暨改建京广铁路大桥,是中国进入城际铁路时代和高铁时代的重要体现。 如何加大黄河文化传承和保护利用力度,充分开发利用“三桥汇”自然人文景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河南省委会主委梁留科建议,将郑州“三桥汇”打造成新的黄河文化IP地,借助郑州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契机,积极建设国家铁路文化博物馆,打造中国首个场景化、沉浸式、全生态的国家铁路文化主题场馆。 “瞄准打造以黄河铁路文化为主题的文旅融合项目和世界级黄河文旅 IP,我们正在谋划规划建设三桥汇——国家铁路文化公园项目。该项目对保护和传承黄河铁路文化、讲好郑州黄河故事具有重要意义。”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该项目,他们还在谋划建设黄河流域非遗文化展示馆、黄河文化艺术中心,计划推出更多文创产品,讲好黄河故事,擦亮黄河文化品牌。 让母亲河更加斑斓多彩 杨柳依依,百花绽放,飞鸟鸣叫……这个春天,漫步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星海湖畔,只见不少市民在这里悠然散步。 据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园林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几年,为让母亲河畔风景变得更美丽,生态环境变得更好,他们除种植龙柏、黑松、红叶石楠、女贞等树木,还重点栽种了玉兰类、连翘、樱花、海棠、梅花等开花类植物及紫叶李、三角枫等多种观叶类植物。据统计,三年多来,该公园新增绿篱类植物10余万株,漫山遍野斑斓多彩。截至目前,该公园已绿化荒山80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自今年4月1日起施行,对强化我国黄河流域的依法治理具有深远意义。近日,该公园管委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大力宣传黄河保护法,引导广大游客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聚焦水文化,以“黄河水、邙山情、都市梦”为主题,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管委会正在深度整合供水文化资源,设计水文化研学线路,全力打造郑州黄河水文化品牌。依托丰富的黄河地质文化资源,该园区将擦亮黄河地质文化品牌,通过提升黄河地质博物馆展陈方式,增加互动项目,吸引更多青少年前来体验黄河地质科普游。 滔滔黄河水,浓浓中华情。让我们继续高奏“黄河大合唱”,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