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以数字经济赋能郑州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开展城市外交 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
郑州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研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研究

王焕然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2035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郑州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也要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创造优质的健身环境,提升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当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还存在总量不足、布局不优、载体不新等问题,与群众高品质的生活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应对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必须把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放在重要位置,以顶层设计形成新布局,以智慧健身打造新引擎,以城乡融合构建新格局,以绿色低碳培育新动能,以多元赛事推动新发展,形成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惠及全人群的、有质量的、人民能够负担的健身服务体系,助力健康郑州高质量建设。

一、顶层设计,形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新布局

构建高质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以人民群众对健身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接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部署,找准着力点和突破点。

1.立足于民,服务全民。构建高质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需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身休闲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需求表达和评价机制,并加快出台关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意见,为优化全民健身资源布局提供思路和方向。

2.对接重大战略。对接二十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部署,落实国家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的方针,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建设健康环境,聚焦当前人民群众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构建与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全民身体素质提高,增强群众的生活质量,把郑州打造成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国际体育名城。

3.找准着力点和突破点。把全民健身看成社会文明、科技进步和群众素养提高的综合产物,树立大体育观和大健康观,从体医融合、体教融合、体旅融合、体文融合以及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中找准着力点和突破点,形成整体推进、多方协同、共建共享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二、智慧健身,打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新引擎

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发展阶段下提升全民健身质量的核心要义,这既要立柱架梁、科学定位,又要全面行动、破解难点。

1.发挥融媒体传播优势。发布线上全民健身微视频,根据人群特点、群众需求、社会热点、运动规律,编纂具有科学性、规范性、普适性的健身方法,经过审核后邀请相关专家、体育明星、网络达人在不同生活场景进行演示,并由各级各类平台根据实际改良和推广;举办全民健身线上比赛,引导群众积极创作并记录分享健身日常,形成热门网络话题,并在体育公众号以及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热门平台进行讨论和推广,吸引网络博主和广大网友点赞评论,社会效应显著的予以相应奖励,授予“郑州科学健身之星”“健身传播人气大使”等称号。

2.建设全民健身智慧平台。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的体育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整合郑州体育运动场馆、健身俱乐部、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数据,打造集体育导航、赛事服务、体育咨询、科学指导为一体的智慧体育数据平台,进而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互联互通。

3.推动全民健身靶向化精准供给。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根据个体需求和体质数据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实现全民健身供需匹配。四是智慧体育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围绕郑州发布的全民健身相关规划合理嵌入智慧健身场地设施,打造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智慧体育公园、智能健身驿站、AI健身步道,推动全民健身器材提档升级;开展智能体育场馆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应用服务,从体验化、平台化、数据化等多维度提升体育场馆软实力,使人民群众真切享受到智慧健身带来的全方位体验式服务。

三、城乡融合,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新格局

城市和乡村在全民健身资源要素、管理要素、产业要素等方面各具特点和优势,需要转变观念、整体布局,积极寻求城乡之间融合点和互补性,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通。

1.转变观念,重塑城乡关系。城乡融合本质上是城市和乡村地位平等,在尊重城乡差异的基础上找到各自特色和优势,使城乡全民健身资源互补互促。借鉴和吸收城市全民健身设施和服务供给的先进理念,将城市经验结合乡村地域人文、民俗特色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供给符合农民需要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乡村利用自身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吸引资本和人才,开发徒步、划船、滑雪、攀岩等休闲户外运动,结合体育旅游等产业项目,把全民健身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2.城乡全民健身服务均等化。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基础薄弱区域和群众身边倾斜力度,把补齐乡村全民健身服务的短板作为城乡全民健身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抓手,强化乡村全民健身服务的要素支撑,土地、人才、资本、科技、劳动力等要素由“城市偏向”的单向流动为双向自由流动,形成走得出来、引得进来、留得下来的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四、绿色低碳,培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新动能

绿色低碳是指导全民健身的重要理念,引导全民健身朝着绿色、环保、低碳、健康的方向发展,培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新动能。

1.贯彻绿色低碳理念。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为前提,从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等方面全程、全方位贯彻绿色低碳的理念。

2.提升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体育企业转型升级,节能改造,加大研发投入,强化重大科技攻关,引导企业向自主研发生产转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拓展全民健身生态圈建设。全面完善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成城镇社区10分钟健身圈,充分利用郑州内河沿岸、高架桥下、公园绿地、废弃厂房、楼顶或地下室等闲置区域,合理规划建设便民实用的中小型健身场所;利用山地森林、河流峡谷、草地荒漠等地形地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具有特色的体育公园,并合理规划建造一定数量的体育器械、健身步道。

五、多元赛事,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新发展

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是构建高质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郑州应聚焦打造特色品牌赛事、培育优势项目、支持社会力量办赛三项要务,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体系。

1.打造特色品牌赛事。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郑州特色”为目标,积极承办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WTA郑州公开赛、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国际国内知名赛事,提升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郑州国际马拉松赛、郑州龙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国郑港国际徒步大会等多项本土特色品牌赛事知名度,打造一批具有郑州特色的体育赛事品牌。

2.培育优势项目。立足各地优势和特色,依托千村百镇系列赛事培育民俗运动、冰雪运动、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等适合不同人群的全民健身活动,力争打造“一县(市、区)一品牌、一镇一特色、一村一项目”的地域性优势全民健身项目。

3.支持社会力量办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调动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参与办赛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举办全民健身相关赛事涉及安全许可和道路、空域、水域、无线电使用等事项审批流程,设立专项资金,政府购买服务和提供公共资源等方式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和举办赛事活动;加强对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赛事的服务指导和安全保障,规范赛事名称和分类办法、制定相关指南和服务规范,健全监管制度、建立有效的办赛信用管理体系。

(作者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