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求上进先读书
回 家
林谷清幽(国画) 陈永萍
珍惜当下
专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求上进先读书

♣ 侯发山

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有的人一年读不了一本书,有的家庭连一本藏书都没有。是书店的书籍不够多吗?非也,现在的书籍汗牛充栋,只要你想阅读的书籍,书店里没有缺货的,而且印刷、设计、装帧都非常精美,如果从网上购买,不但打折扣,还免费包邮,送货上门。是读书的环境不具备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古人为了读书,凿穿墙壁引邻舍的烛光读书;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夜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读书……现在有各式护眼的照明灯具,有装饰豪华的书房,书房里还有空调,环境比古人优越多了,为什么反而不读书了呢?

我曾到一个朋友家里做客,闲聊时,我问他平时看书吗,他说看啊,说罢马上拿出手机翻给我看。我善意地提醒他说,网络上的东西只能算是读物,算不上作品,再说,你那是浏览,不能算阅读。朋友不服气,又从卧室里拿出几本时尚类杂志,我一看笑了。还有一个朋友,家里藏书达到万册以上,我去参观以后很是震惊,书柜是名木做成的,书柜里古今中外的名著都是豪华精装本,有几套价值不菲。让我震惊的还在后面,这些书他连一本也没看完过,有的连包装都还没打开。这位朋友哪里是喜欢书籍,他是把书籍当成了装潢门面的道具。

现代人不读书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为了生计,早出晚归东奔西走,没有时间看书;二是可供人们消遣的方式增多,网络、电视、舞厅、茶社,等等,顾不上看书;三是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静不下心来看书。即使有人看书,也是带有功利性的、目的性的。一些学生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马上把书本付之一炬,有的把书本“五马分尸”一撕了之,有的拿书本去换卫生纸……可见他们对书是多么地深恶痛绝,看书是不得已而为之。

关于读书的精辟见解,我不敢班门弄斧,因为他们说得都比我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他们说的话都含有深刻的哲理,如果浓缩一下,无非就是一句话,可以从书本里汲取知识,获得营养。古人讲,“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话虽然说得有点直接,但起码道出一个真理,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如果你去采访一下那些成功人士,有哪一个敢说不是读书的结果呢?即便读书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倘若能美丽我们的心境,让我们变得智慧一些优雅一些,又有什么不好呢?

有人说,那么多书籍,怎么去读啊?读哪些好呢?是啊,假如一个人活到一百岁,一天读一本,也只能读三万多本,而每年我国出版的长篇小说就达到四千多册。显然,书是读不完的,就是读完也是无用,因为许多书没有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笔者认为,古今中外的名著是首选。之所以成为名著,是经过时间的检验和沉淀的,是经过一代代读者甄选的,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人会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名著,我读不下去啊。这就好比涮羊肉,不能说不是好东西,但有的人根本不尝。所以说,要读自己喜欢的名著,适合自己读的名著,自己能够欣赏得了的名著。

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增长我们的才干;读书,可以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增添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读书,可以涤荡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安详、温暖、阳光……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