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上接一版)从文物部门公布的发掘成果来看,老奶奶庙遗址发现的大量石制品、动物骨骼等遗物与多个用火痕迹共存,清楚地反映了当时人类居址结构复杂化的发展趋势。难以想象的是,发掘出数以万计的动物骨骼中,有马、牛、鹿、羊与猪等,还有数量较多的鸵鸟蛋皮碎片,骨骼上没有食肉类或啮齿类动物啃咬的痕迹,显示这些骨骼完全是人类狩猎和消费猎物的活动结果。另一引人瞩目的现象则是较多骨片的大小比较接近,很多骨片长度集中在10厘米上下,正好方便手握使用,有的残片上还有打击修理的痕迹,个别还有明确的使用磨痕,这些都表明,该遗址的居民除了使用石制品外,还大量使用骨质工具。 中国人从哪里来的新视角 人类诞生于何时何地,一直是人类学家关注和研究的话题。有专家从DNA研究入手,发现东亚男性的Y染色体跟非洲人祖先身上的染色体相同,由此得出了中国人的祖先来源于6万年前的非洲。 然而,老奶奶庙遗址的发掘成果,则推翻了“非洲人是中国人以及东亚现代人的祖先”这一说法。 原来,位于中国与东亚大陆核心地区的嵩山东南麓,正是晚更新世人类与文化向南北与东西方向迁徙与交流的中心,老奶奶庙遗址的时代也处于现代人类及其行为出现的关键时段,老奶奶庙遗址的考古发现,对于深入探讨人类起源与发展问题尤为重要。 “老奶奶庙遗址以及郑州地区属于距今5万年至3万年的数百处旧石器地点与数以万计文化遗存的发现,填补了过去中原地区遗迹东亚大陆这一阶段旧石器文化发现的空白,这里显示出的文化特征均可找出与本地区更早期文化的密切关联,却看不到来自西方同时代人类或文化影响的迹象。”主持发掘老奶奶庙遗址的北京大学考古学家王幼平曾表示,老奶奶庙遗址所发现的骨制品加工特征,与本地区更早的发现一脉相承。这些出自中原地区的新发现,与中国及东亚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的论断明显相悖,而很清楚地展示了我国境内更新世人类发展的连续性特点,为研究现代人及其行为在东亚地区出现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视角。 文化遗存惠泽后世 漫步于如今的樱桃沟,垂钓、烧烤的市民比比皆是。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老奶奶庙遗址在几万年后的今天,重新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这不禁令人回想起王幼平在《四万年前中原人类的生活实证——郑州老奶奶庙遗址的考古发现》中的深情叙说。“老奶奶庙是郑州地区常见的那种青砖小庙,低矮、窄小,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离想象中红墙碧瓦距离很远,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庙,愣是让考古界发生了‘地震’。让人们牢牢记住了贾鲁河边这座巴掌大小的小庙。4万年前,这里已经活跃着一支古老的郑州人了。”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