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我市一季度最美家庭揭晓
郑东新区首批信用楼宇信用商业街示范单位公布
“河南小天使脊正专项行动”项目启动
郑州航空港区客运北站15日投用
心通桥指数
本周五有场大型专场招聘会
关爱职工健康 八段锦“走起”
科技赋能让黄河防汛更科学高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病不出县 小病就近看 未病共同防
郑州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本报讯(记者 汪辉 王红)保障人民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5月9日,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近年来,郑州市持续优化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市县一体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群众更健康”。

医共体改革创建“郑州模式”

据介绍,医共体改革是解决县域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医疗服务水平不高、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明显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郑州市创新措施,重点在市县一体推进机制、去行政化改革、医保公卫经费打包、财政投入保障等方面创新探索,实现基层能力、县域服务水平、群众健康获得感、就医负担“三升一降”,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群众更健康”目标,医共体改革经验做法被国家卫健委誉为“郑州模式”。

推动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向基层回流

改革过程中,郑州市强化体系建设,每个县(市)组建1~3个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村卫生室为网底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构建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信息互联、分级诊疗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共体“上接天线”,与市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远程医疗、专科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引导大病重病患者向县域回流;医共体“横向组团”,与疾控、监督、妇幼等公卫机构协同打造防控治管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医共体“下接地气”,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技术、人员、设备帮扶,推动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向基层回流。

县乡两级公立医疗机构管理“去行政化”

我市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创新突破。县乡两级公立医疗机构实施去行政化改革,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全部取消行政级别,县级公立医院、乡级公立医疗机构领导班子分别由同级卫健部门党组、医共体党委管理,破解行政管理层级限制干部使用交流难题。

同时,我市在财政投入机制上创新突破。探索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的运行新机制。县财政按照每床每年5000元标准落实重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投入;市财政按照每床每年1000元标准对市级医院帮扶医共体给予奖励补助。

为保障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我市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上创新突破。根据覆盖参保居民数量,将不低于90%的医保资金打包给医共体,结余资金按照县、乡、村成员单位5∶3∶2比例分配,建立完善“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医疗机构规范诊疗、控制成本、做好疾病预防。

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

我市依托县级疾控中心、医共体及成员单位建立县乡村三级协同、防控治管四位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通过疾控、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向医共体派驻兼职副院长与业务骨干、设立“公共卫生总师”和“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打包等方式,推动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

郑州全面落实医共体在人员招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运营管理自主权,建立县管乡用、乡聘村用、轮岗派驻等人才使用管理机制。动态调整医共体薪酬总量,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建立“价值医疗+健康需求”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医务人员“一手做预防、一手下处方”。

医共体开展远程医疗服务200余万例

通过市县一体的医共体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上下贯通,医防融合高效协同,初步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联、管理同质、服务高效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形成人民群众得实惠、医保基金可持续、卫生健康事业得发展的良好态势。

统计显示,医共体累计培训基层骨干5000余人次、开展远程医疗服务200余万例,基层医疗机构建设100%达标;75%以上牵头医院达到三级水平,县域内就诊率、基层就诊率实现“双提升”;与“十三五”末相比,县域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增幅分别下降3.97、2.53个百分点,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提高2.42个百分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31.39%)、人均预期寿命(79.07岁)位居前列。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