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
||||
郑报全媒体记者 侯爱敏 成燕 张昕 曹婷 核心提示 带着使命和任务,5月6日至8日,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浓厚氛围中,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郑州自我加压、提前谋划,组织了由市委主要领导带队,市级领导和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区县(市)党委书记、市直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党政代表团,奔赴苏州、宁波、成都等先进城市学习考察。 为深入报道此次考察学习活动,更好地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郑州发展实效,本报今日推出“学习找标杆 借鉴提标准 转化见标志”【带着任务去考察 ·考察归来看转化】系列报道第三篇《瀚海扬帆舒远志》,梳理总结经验,为郑州查找差距、寻求思路、破解难题、开创新局提供借鉴和参考。敬请关注!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刘春兰 执行:孙新峰 撰稿:郑州市党政代表团赴三地 考察专题报道团队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000多年前,“诗圣”杜甫笔下的春日成都繁花似锦。如今的“锦官城”,游客如织,消费活跃,更显繁华景象。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都、满目美景的网红城市,有人说,“成都,是一座来了不想走的城市”。 郑州与成都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个位于黄河之滨,一个地处西南巴蜀。近年来,直线距离1200公里的两城各自发展蓬勃,经济与产业亮点分明,两城之间的互动也愈加密切。 风从南方来,事在比中干。在万物并秀的美好时节,在发展的关键时刻,郑州党政代表团奔赴西南中心城市——成都。这既亮出郑州直面问题、对标先进的勇气,也显出郑州奋楫扬帆、不断争先的决心。 行胜于言。此次郑州党政代表团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用一天多时间高密度地安排了交子商圈、天府新区规划厅、兴隆湖等8个考察点,如同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代表团成员穿街走巷,倾听经验介绍,浏览城市风貌,一路行、一路看,一路交流思考,一路观点碰撞:学深悟透成都先进做法的内在逻辑,找寻这座古都消费繁荣的“活力密码”。 在看中想 围绕长板再造新优势 5月8日,代表团来到成都的第一天,就马不停蹄穿梭在成都街头。天空下着小雨,但宽窄巷子、春熙路太古里、望平坊猛追湾人流如织,这让代表团成员感叹再三。“春熙路商圈今年1~3月就已经接待了5000多万人次。”春熙路街道负责同志口中的数据,让大家迅速开启了头脑风暴——相比成都,郑州在引客留客上还有哪些方法值得尝试?夏天来了,可以利用季节特点再挖掘哪些潜力? 其实在成都之行前,郑州已经开始思考行动。4月27日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深入城区调研夜经济,强调要大力发展“五官”经济,围绕能吃、能看、能听、能闻、能体验,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郑州特色、独特标识的消费场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断丰富消费业态,持续激发城市活力,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是近两年郑州持续发力的扩内需举措。成都这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也正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征程中。在扩内需、促消费方面,有什么好点子好办法? 据成都市商务部门介绍,成都拥有省级以上特色商业街区16条、中华老字号17个,消费者满意度排名全国前列。综合测算,仅今年五一期间,成都市就接待游客193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0.6亿元。 相比成都,以“商”起家的郑州有着悠久的商贸文化基因,传颂至今的郑州商战更塑造了“商贸城”这个熠熠生辉的名片。在继承发扬中,郑州努力为商贸业注入发展新血液、时代新律动。 按照《郑州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今年我市将聚力打造二七、高铁东站两大国际化核心商圈,强力培育花园路、北龙湖、中央文化区(CCD)等高端化商业中心,持续抓好示范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计划利用3年时间,各开发区、区县(市)各打造1~2条示范特色商业街区,为全市引进几百家以上头部类企业,包括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首店、网红店、老字号等。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吸收成都经验,下一步将持续提升郑州的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 一路看一路想一路谈,代表团成员认为,相比成都,地处中原的郑州,要进一步挖掘交通枢纽的长板,做好扩消费、促内需的自身优势文章。 (下转二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