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张利伟 3月中旬,母亲因胆囊癌晚期永远离开了我们。在母亲离开的这段日子里,我深切体悟到了人生不再有母亲的伤痛,也真切明白“母亲在,尚有来处,母亲去,人生就只剩归途”所饱含的深意。悔恨自己没有很好地爱戴母亲,让母亲长寿,颐享天年。如今人隔两世,剩下的只有对母亲的深深思恋。 母亲生于1945年,姥爷家以务农为生,不曾有过好的物质条件,都是勤俭一辈子。当然这也培养了母亲勤俭的生活习惯。后来我们姐弟成年成家后,家里宽裕了,母亲也不舍得花钱。为了节省,母亲将我们穿过的衣服改了又改,有的给她自己穿,有的给我父亲穿,很少会买新的。有时我们劝母亲不要对自己太苛刻,该用的用该换的换,而母亲就拿“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教育我们。在整理母亲遗物时,母亲柜子里、箱子里还整齐地叠放着好多新衣服。其中就有一件存放了近40年的“熊猫”牌短衫,还崭新如初。母亲啊,这些年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善待一下自己? 母亲一生勤劳。我小时候家住郑州南曹乡一个小村庄,母亲是村里的小学代课老师,父亲在城里有固定的工作,家里有一定的收入来源,尽管生活并不富足,但够我们一家生活支用,是很多亲人朋友眼中的“城里人”。而要强的母亲并没有这样认为。她除了教书和操持家务外,还坚持将家里留有的几亩地种上。在上班之余和父亲一起在地里种小麦、种菜、种桃树,院子里还养有鸡。劳动所得的粮食、禽、菜除了自己家里吃的外,剩余的母亲还骑着自行车,有时安排父亲拉到市里集市上去卖,换些钱充实家用。为了能多换些钱,给家里攒些积蓄,我记得母亲还把鸡蛋分类挑出来,大的卖了换钱,小的给我和我姐吃。母亲去世前,把她这几十年积攒的60万元积蓄拿出来交给我的时候,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潸然泪下…… 母亲一生和善,处处为他人着想。不论是在老家乡下还是在城里的小区里生活,几十年不曾与邻里乡亲拌过嘴,红过脸。母亲说“看人家的错失,是结怨之源;看自己的不是,是众善之本”,所以母亲偶遇有邻里矛盾都是主动谦让,力求化解矛盾,从不与人结怨。记得有一次,母亲在郑州市里被一辆拉货面包车蹭倒,警察判对方全责且扣留了他的车辆。我带母亲去医院拍片看病时,医生要求住院治疗。母亲怕司机承担的医疗费用太多,拒绝住院,坚持要求拿些药回家自己养伤。回家后又担心车辆被扣耽误了面包车师傅的生计,后来还要我去交警队和对方和解,把车辆还给了司机。后来几天我因有事没有去成,母亲还不停打电话催促,责备我说人家也有老人、孩子,几天不能挣钱,人家的生活怎么过。我抱怨母亲过于迁就别人,母亲说:“予人善举就是为后人积德修福。”现在想来母亲的话不无道理。 母亲一生成事敬业。母亲是一名有着36年教龄的小学老师。在她的遗物中我们找出了她在教育工作中获得的荣誉和一些工作资料,从中我们第一次完整地了解到母亲一生勤奋、上进的人生经历。母亲1964年到郑州东杨小学做代课老师,那时月工资就三五元钱,但是母亲没有嫌弃也没有放弃,而是把代课教书当成事业。她说刚代课时没有当老师的经验,好多时候讲课都是自己在家练,先试讲给家人听,让家人提意见,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再找人请教,一点点积攒经验。在我10岁那年,母亲还在申请“电大”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也许正是她对教书工作的热情和对事业追求的执着,1989年母亲被评为中级教师,1996年被招录为民办教师,到退休时已是小学高级教师。母亲在工作自述中说:“我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我的路还很长,我今后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为教育事业献出毕生精力……” 母亲一生尽管没有做出什么过人的成就,但她一辈子勤俭朴素,谦逊爱人,为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儿女永远爱戴的人。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