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记者 成燕 通过数字化呈现,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让人“大开眼界”;借助互联网传播,一个个文物展览“走进”千家万户……在信息化时代,郑州多家博物馆纷纷加快数字化建设,不仅在展陈形式、文物保护等方面迭代更新,更推动运营管理及观展体验持续优化升级,吸引众多市民线上参与、线下“打卡”。 博物馆诠释“数字力量”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当我们把关注的目光再次聚焦文博领域,你会发现,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当下博物馆发展一大趋势,元宇宙时代更让博物馆赋予全新的表达方式。当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丰富的沉浸式交互场景体验吸引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穿越时空隧道,感受中华文明之光。 据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郑州多家博物馆利用裸眼3D、全息投影展示、VR虚拟现实、体感互动等数字化技术与元宇宙相融合,在助力文化传播与共享、增强公众互动性和体验感、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让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在博物馆实现深度融合成为可能,推动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近两年,我们馆相继上线《繁星盈天》《千秋德化》等15场线上展览,让市民足不出户即可云上观展。”昨日,郑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构建线上虚拟展览时,技术人员使用3D模型、模型标定等技术完成对博物馆实景展厅的虚拟构建。他们首先对实景展厅的真实场景进行识别和数据调查,对现场的全面信息进行采集,同时对摄像机坐标进行标记,对不同坐标下的摄像机采集信息进行识别和控制,丰富图像库存。然后将采集数据输入到虚拟显示系统,将真实的图像与虚拟场景进行结合形成现实系统,生动地在线展示博物馆中藏品内容。 郑州博物馆官网还上线了菩萨石头像、兽面纹铜爵等11件文物。“我们使用三维技术生成藏品图形,对藏品进行三维数据测量,(下转五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