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讯(记者 史治国 通讯员 张国强 文/图)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被称为“中原粮仓”,其中小麦的贡献堪称头功。在河南的田间地头,有一大批默默无闻的育种工作者,为全国的小麦高产、稳产、优质埋头苦行,昨日,记者见到了河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郑天存,听他讲述50年坚守只为一粒种子的故事。 在荥阳市城关乡宫寨村的一处小麦示范田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穿梭其中,不时俯下身子,观察今年小麦的长势。他就是河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郑天存老先生。 郑天存说:“这个品种是我育成的新品种之一,比原来的高产,是抗灾品质较好的一个。” 郑天存手中拿的麦穗是刚刚国家审定的郑科11号小麦新品种,其特点是矮秆儿、大穗、结实性好、抗灾能力强。 郑天存说:“这个品种实现了一个新的高产目标,品质较好,抗倒性、抗病性、抗干热风、抗冻能力都比较强,预计这个品种随着社会的重视,为农民增产增收将发挥很好的作用。” 2022年,在郑天存育成的丰德存麦、艾麦和郑科麦三个品牌品种中,丰德存麦系列在黄淮流域推广种植中再次刷新高产纪录。 “去年,农业部种植业司和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组织全国的专家验收,达到907.12公斤的高产纪录,创造了黄淮流域新的高产纪录。”郑天存说道。 截止到2022年底,郑天存带领科研团队先后培育出豫麦21(周麦9号)、豫麦51、周麦16、周麦17、丰德存麦1号等18个国审小麦新品种,累计应用面积近4亿亩,为我省和黄淮麦区的小麦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为我出生在1944年,是旧社会,经历了那个痛苦的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上了河南农大,心里想着怎样才能使家乡老百姓吃上白面,能吃饱饭,是因为这个才从事了小麦为主的育种研究。”郑天存告诉记者。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如何从吃饱到吃好成了育种人新时代的奋斗目标,而高产优质作为新的课题,更成为郑天存在育种道路上前进不竭的动力。 “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给我们小麦育种工作者提出了前进的动力,所以我们作为育种人,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重任,我觉得我们有责任为国家、为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一些贡献。”郑天存自豪地说。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