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最牛伯乐欧阳修
情系大山怀(国画) 闫天友
小 满
吃花虫
《跑步穿过阴云密布》:简单运动的巨大力量
吉祥高原(国画) 张宽武
夏 雨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最牛伯乐欧阳修

♣周振国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呼唤伯乐的韩愈不会知道,200年后出现了一位史上最牛伯乐欧阳修,《宋史》说他:“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就是说欧阳修提携人才到了迫不及待的程度,并且经他提携过的人都成了名人。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合修《新唐书》,独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在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为官,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要职。

庆历初年,青年才俊曾巩给文坛大牛欧阳修写了一封自荐信,并献上自己论时政的杂文数篇。欧阳修看了曾巩的文章,非常赏识他的才情和政见,并写了回信,予以勉励。曾巩虽擅长古文策论,其质朴的文风与应举时文却有点格格不入,故屡试不第。欧阳修为此特撰《送曾巩秀才序》,为其不平,为其扬名,并把曾巩收为弟子,亲自教导。嘉祐二年,即公元1057年,38岁的曾巩终于进士及第,他的两个弟弟曾布曾牟,妹夫王无咎,也同榜高中。

嘉祐二年那场大考,宋仁宗任命翰林学士欧阳修担任主考官,实有正文风选真才的考量。当时文坛流行太学体,文风浮华而又怪僻,科举选贤也深受影响。力主平实文风的欧阳修敢于担当、慧眼独具、排除干扰,从约40万考生中,录取进士388名,选拔了一批文风务实、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这些人后来在北宋中后期政界、思想界、文学界可谓各领风骚,其中有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苏辙、曾巩,有理学名士程颢、张载、吕大钧,而官居相位的就有9人,他们是王韶、苏辙、曾布等,有24人在《宋史》中有传,所以这一届进士榜,被誉为千年科举第一榜,而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自然也堪称千年主考第一人。按当时惯例,礼部考试结束,考取者都要手持门生帖拜师,这样欧阳修与这些新科进士们也便有了实际上的师生名分。

与欧阳修有师生之谊,或者说被欧阳修发现或扶掖过的名人,还有苏洵、王安石、司马光和“守成良相”吕公著等。

苏洵发愤较晚,科举不第,没有上辈荫封的他便托请朋友举荐入仕。欧阳修在看了朋友推荐给他的苏洵的《衡论》《权书》《几策》后赞不绝口,遂给仁宗皇帝写了一封《荐布衣苏洵状》,还将他的文章推荐给宰相韩琦等公卿士大夫,后再经韩琦推荐,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这个职位大概就是皇家图书馆的编辑校对,品阶不高,但要求不低,没有点真本事,政审不过关,还真进不去。

王安石是曾巩的好朋友,二人来往密切,欧阳修通过曾巩认识了比自己小14岁的王安石。欧阳修很赏识对方的才华,在至和二年和嘉祐元年,即1055年和1056年,曾两度上奏折举荐王安石,还曾当面向神宗推举,说王安石有宰相之才。欧阳修逝世后,已身居相位的王安石亲自撰写祭文《祭欧阳文忠公文》,传为千古名篇。

司马光的成功也得益于欧阳修的一纸荐书。宋神宗即位之初,参知政事欧阳修上书《荐司马光札子》,说他“德行淳正,学术通明,自列侍从,久任谏诤,谠言嘉话,著在两朝。”对司马光作了很高的评价。由于欧阳修的极力推荐,宋神宗任命司马光为翰林学士,不久又升为御史中丞。

吕公著的父亲吕夷简在位时,对欧阳修多有排斥,但欧阳修举贤不避仇,出使契丹时,契丹皇帝询问宋朝学问德行之士,欧阳修首推吕公著,在《荐王安石吕公著札子》中,欧阳修称赞吕公著“富贵不染其心,利害不移其守。”后来吕公著元祐辅政当国,没让人失望。

当然,最为人所熟悉的,还是欧阳修和苏轼的故事。嘉祐二年那场考试,苏轼的文章当推第一,但主考官欧阳修有点想当然,以为文章是弟子曾巩的,为避嫌,就有意把名次往后压了压,致使苏轼与头名状元失之交臂。当录取结束,苏轼前来拜师谢恩时,欧阳修没有解释录取时的想当然,而是急切又虚心地请教起了考卷中皋陶典故的出处,没曾想苏轼不以为然地说:自己编的!而当惊诧不已的欧阳修在听了苏轼编的理由之后,不但没有责怪或追究苏轼,反而对人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后来,欧阳修在给梅尧臣的书信中坦言:“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他出一头地也。”还在一次和儿子的谈话中说,三十年后,世人不记得他,但会记得苏轼。在此后的岁月中,苏轼备受欧阳修的奖掖,二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事实上,不但三十年后,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世人仍然记得苏轼,也仍然记得欧阳修。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