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聚要素 强产业 促开放
公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聚要素 强产业 促开放

(上接一版)

要素集聚赋能现代产业集群

当游客们在太行山上的民宿中安然入睡时,凌晨3点的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却依然灯火通明。搬箱、装车、送货,货车司机李广磊在夜色中开始了紧张忙碌的一天。“近期快递量又有所增加,我们一天要送货物到营业网点3趟,晚上7点才下班。”他说。

枢纽畅通既吸引八方来客,也集聚优势产业。2021年,河南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其中“优势再造战略”明确提出要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货车司机的忙碌、物流产业的发达,正是枢纽牵引下产生“链式反应”的缩影。

中欧班列(郑州)辐射境外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全省二级以上公路连通所有高铁站、机场、港口和省级开发区;郑州机场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际枢纽航线网络……中原大地上,一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带来客流、物流、资金流的大规模集散、重组、整合,吸引了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集聚,并带动相关产业进行结构调整。

作为我国首个航空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区”)依托“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大通道,打造了智能终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服务器产业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还发展了生物医药、半导体、航空物流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4月,郑州比亚迪在郑州航空港区正式投产。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将把企业的技术、战略、规模和品牌等优势,与河南的人才、市场、产业和交通等优势结合起来,助力河南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目前,通道优势已经成为河南产业升级的新动能。安徽船老板盛金启自周口中心港恢复通航起,就来到周口“闯码头”。如今,盛金启船上的货物种类有了很大变化,“从往外运粮食,到把粮食运回周口,再把面粉、食用油等成品销往外地。”从原料供应方到食品加工方的角色转变,正是河南枢纽经济带动产业发展升级的真实写照。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河南先后启动两期“三个一批”项目。其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产业占开工项目总数的70%以上。

“河南以枢纽聚产业,培育高铁、临空、临港产业,将有效引导交通运输业从引领发展向价值创造阶段过渡。”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龙志刚说。

区位优势托起内陆开放高地

货车司机李广磊送完货准备休息时,郑州市民郑淑云正用小推车推着1岁多的儿子在家门口附近的中大门国际购物公园里购物,她走到奶粉区买了4罐荷兰奶粉,又到生鲜区买了2斤澳洲牛肉。“现在进口商品超市很多,根本不用找人代购。”

中大门国际购物公园是河南保税集团推出的跨境电商直购体验区,而更多的外国商品则可以通过跨境电商直达消费者手中。此外,郑州市民还可以在空港跨境免税店、中欧班列进口商品超市等场所购买外国商品。

外国商品能够直接进入河南得益于这个省功能性口岸的不断增加。截至目前,河南已拥有肉类、粮食、药品等9个功能性口岸。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河南通过交通枢纽和口岸联通世界,使内陆变前沿。

借助空中、陆上、海上、网上等“四条丝路”,河南人不仅能够“买全球”,还可以“卖全球”。现在,河南出口的商品不仅有服装、假发、家具等“老三样”,还有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等“新三样”。今年前4个月,河南“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124%,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出口15.7亿元,同比增长171%。

立足枢纽优势,努力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河南,正悄然从内陆经济大省向外贸大省转变。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河南出口1788.6亿元,同比增长9%,出口贸易稳中有进。2022年,河南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8500亿元,排名创历史新高。

枢纽先行扬新帆,引客聚产天地宽。

“在‘四条丝路’开放新通道的支撑下,中原大地的交通区位优势正加快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未来河南将更加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产业升级,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喻新安说。

新华社郑州6月2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