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着力点
以调查研究赋能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
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化阐释”工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林 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郑州市应着力打造全国区域性教育中心,建设教育强市,推动教育成为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的支撑力量。构建郑州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应着眼于以下方面:

一、党建引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首先,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办好教育事业的根本保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突出党建引领,树立党建文化教育品牌。鼓励青少年阅读经典、学习经典,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形成热爱学习的良好氛围。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深度融合,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的有机统一。

其次,坚持满足群众美好教育的新期盼。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在新征程上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坚持教育的人民性,把解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问题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盼,不断构建更高质量、更有内涵的教育体系。

二、优质公平,高质量发展美好教育

首先,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鼓励优质品牌学校牵头组建办学集团,整合优秀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郑州市深化公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底,郑州市将累计创建市级公办中小学优质教育集团不少于75个,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85%以上。

其次,强化高校优势学科和学校特色亮点建设。鼓励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做强传统优势学科,注重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培育学科专业人才。高校学科发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通学生实践途径,培育专业实习基地,联系省内外重点实验室与学科发展基地,鼓励高校发展“研、做、学”三位一体的学生培养模式。全力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高校打造特色优势学科。重点支持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建设,扎实推进研究生培养、人才引进、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建设。

再者,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地建设。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教育目标,强化教育定位,打造教育品牌和特色,形成“一校一特色、校校有拳头”的发展格局。优化学校布局,推进职教园区规划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着眼构建“政校企一体、产学研联动”的合作共建模式。

三、名师引路,建立健全教师发展体系

首先,提高教师的师德与能力。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要求,提高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培养要把教师品行要求放在首位。同时,引导教师集中精力研究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形成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的发展局面。开展中小学优秀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培育工作,落实教育英才计划。建立名师工作室,以项目作为载体,推进教师队伍创新能力提升。健全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培训体系,重视教师长远发展,为郑州教育高地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名师培育工程,形成梯度发展、学科归类规范的教师培育机制。大力培育省级教师、郑州市骨干教师、郑州市优秀教师与优秀教育工作者。

其次,建立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注重发挥特聘教授、知名学者等引领作用,带动学科发展,发挥传帮带优势,增强学校特色学科建设。加强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完善人才的“引—育—留—用”体制机制。加强不同地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鼓励通过举办学术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科发展。重点培育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及早储备一批年轻教师。学校根据人才引进计划,及时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实教学力量,并给新进教师提供发展平台,帮助其迅速适应教学科研工作。

再者,完善教师培训和交流制度。教师要学在前面,思在前面,不断充实自己,提升教学能力。应运用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教师培训制度。教师培训可通过召开交流会议、举办主题论坛等方式进行交流,给教师提供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应完善优秀教师国内外交流制度,鼓励教师走出去,汲取先进地区教育经验。

四、优化生态,形成多元育人的教育体系

首先,发挥家、校、社协同共育的教育合力。充分运用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协同培养学生,发挥政府把握方向、家庭言传身教、学校引领发展、社会营造环境的多元主体力量,共同推进美好教育发展。形成全社会重视教育的氛围,创立热爱学习、尊重知识的良好局面。要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培育积极的家庭文化,传承优良家风,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其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推进课程特色学校和项目活动基地创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评选校园体育特色学校。把劳动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快构建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五育并举”典型实验区、实验校培育为牵引,完善多方育人体系。

五、智慧赋能,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发展

首先,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智慧教育资源不仅打破了空间上的限制,同样也打破了时间限制。教育资源既可以在教室中学习,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学习。应加快推进数据中心建设,优化网络基础环境。提高学校教育治理能力,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环节中进行信息赋能,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教育服务优质均衡发展,设计更加适合学生培养的个性化方案,构建智慧教育服务体系。

其次,塑造教育发展新动能新形态。打造“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模式,推广互联网、云计算、元宇宙、5G技术和AR技术在智慧教育中的作用,通过佩戴相关智能设备,模拟真实课堂情境,使教育情境更逼真,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要建设国家级智慧教育平台,实现全国教育资源共享。

六、巩固提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首先,以评价改革牵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评价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助推器。要坚持以评价改革牵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评价标准要坚决避免“唯成绩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推进多元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政府、学校、社会相互协同,教育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化、专业化。

其次,推动教育发展协同创新。郑州市应围绕“基础教育筑高台、职业教育建高地、高等教育起高峰、改革创新有作为、教育公平有保障”等五个方面,促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协同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作者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