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市政协协商座谈
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

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和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期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我市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市政协近日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邀请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市民代表及市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围绕“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进行协商座谈。

热情建言

塑造青少年强健体魄

市政协委员 张晨光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基础,全民健身理应把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大事来抓。

青少年的主要运动场地在学校,运动兴趣培养也在学校。经调查,发现存在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供给主体单一、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体育企业积极性不高、专业性人力资源短缺、活动精准化设计模糊等问题。

探索健身事业运行新模式已势在必行。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在推动全民健身设施三级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更要关注青少年运动的发展。企业应在政府政策指导下参与全民健身项目,吸纳有代表性的优秀体育人才,提高特色体育项目服务质量。同时,积极与学校进行联系合作,配合校方对校园健身设施的改造升级,为校园体育活动提供专业体育指导老师,减轻校方在体育设施、资金、人才投入的压力。学校应发挥好“桥梁”作用,保障学生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时间,在引导家长和学生科学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体魄的同时,积极推动体教融合,大力发展学校体育。三方主体共同发力,挖掘青少年体育产业发展潜力,有效推动全民健身项目发展。

推动运动场地开放共享

市政协委员 吴咏

体育用地、场馆设施是制约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因素。

在不影响工作生产的前提下,我市应鼓励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运动场馆对社会开放运营,合理利用闲置场馆的闲置时间促进体育产业夜间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的督导评估,全面掌握场地开放基本情况,加强规范管理,增进服务质量,提高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对外开放工作必须由具备二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从业人员保障高质量的健身服务。同时,要安排部署好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各项工作计划及具体日程安排,促进体育消费和提高服务业比重,从培养体育人口、扩大赛事供给、开展体育消费试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融合发展等方面提高体育消费水平,补齐体育服务业短板。积极引入第三方管理,以馆养馆、以场养场,形成免费、低消费全民健身活动场所。

对于企事业、学校尚不具备对社会开放的体育设施、场馆制定绩效计划,建立高水平运动队伍。使公办用地上的体育场馆既能发挥社会作用,又可为培养优质体育后备人才创造条件。

发展地方特色体育文化

市政协委员 张壬杰

伴随着近年来的黄河文化研学“热”,发展区域体育文化与属地历史文化融合的呼声也越来越大,郑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地方特色体育文化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以非遗传统体育文化助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依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可以组织体育行业专家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组成专家组,对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类传承项目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其时代性和实操性,为社会参与传统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的可选项目。依托现有传统项目,建立以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机制。提高技能培训、赛事服务、器材配置等标准化水平,积极开展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同时,加强传统体育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对传统体育文化“六进”的支持力度,发挥高校传承传统体育的基础作用,拓展教学传承渠道,实现从小部分人内部传承转为社会大众参与、学习,助力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擦亮少林武术文化名片

市政协委员 梁少宗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的全民健身项目,向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少林武术作为郑州一张闪亮的名片,对郑州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推进体育强市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少林武术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少林武术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有力促进郑州市体育武术事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我们要提升武术教学办学质量,大力开展武术文化进校园活动,做大做强武术教育;加强武术馆校体育设施管理,充分改善条件开拓发展空间;持续办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建设高标准的少林武术文化研学基地,整合资源,争取少林武术能够早日进入奥运会比赛名录;丰富“体育+武术+文旅”市场,满足不同游客对美好旅行体验的个性化需求,带动体育文旅业高质量发展;成立郑州武术产业链研发中心,打造以武术器械、武术服装、武术训练设备器材、武术文旅配套设施、武术产业物流聚集地和全国批发市场为主的武术全产业链;明确体育武术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加强武术人才培养,助力体育强市建设。

促进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协调发展

市民代表 薛月

社区这一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逐渐成为人们参与体育运动、获取公共体育服务最直接最便利的平台,社区体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民健身”“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经调研发现,在健身观念的带动下,居民的健身需求开始向健身行为正规化、有序化、组织化转变。结合实际生活,完善体育场地设施、提升体育活动服务水平、加强体育组织服务等是广大居民所希望巩固和加强的地方。在社区公共体育管理实际工作中,政府和街道基层体育管理者、工作者普遍表示,在优化社区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与治理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其参与机制,构建政府扶持推动、社区积极参与、居民大力响应支持的良好生态圈。

我市社区完善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最重要的突破口在于加大投入,增加体育场地设施数量、面积,丰富体育活动种类以及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建议加大政府财政购买第三方专业服务的专项财政扶持力度;出台相应的体育场地设施标准,提高基层体育健身设施规范化程度;出台郑州市“一区一品”健身体育活动文化品牌或“一区一特色体育文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基本标准;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实现“体育+融合”。

建设全民健身设施三级服务体系

企业代表 严文斌

全民健身设施三级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系统工程,其落地实施,需要着力破解供地、融资等方面瓶颈问题。

结合郑州实际情况,创新土地供应方式,合理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大力推广“体育公园+”经验,编制郑州市主城区体育公园专项方案,明确绿地内体育配套用房的规划、建设、土地获取方式、使用年限等各项指标,为绿化用地转体育用地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大力推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实现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合作模式,保证供给主体资质过硬,提供质优价廉的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市场化运作优势,提高资金、场馆等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探索实施“郑好体育贷”特色金融产品服务,由银行和市体育局联合发布融资服务方案,提供“体育场地贷”“体育赛事贷”“体育融合贷”“体育商贸贷”“体育培训贷”“体育创业贷”等专项优惠贷款。加快数字化转型,搭建智慧化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简政、惠民、利企。

专家声音

建立运动员进校园进社区制度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主任 徐瑞霖

为推进河南省、郑州市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我们应建立健全省(市)队运动员进校园进社区制度,强化竞技体育资源与校园、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强市建设。

省(市)体育局应成立“省(市)队运动员进校园进社区健身指导服务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对省(市)队运动员进校园进社区健身指导服务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研究部署工作方案,审议确定工作规划、政策制度等重大事项。省(市)各运动管理中心负责省(市)队运动员进校园进社区开展健身指导服务工作的落实,把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列入运动队全年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指导服务水平,确保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安全顺利。

省(市)各运动管理中心要结合运动队项目的特点特色,研究符合各级各类学校或社区群众广泛参与、易于接受的健身活动,探索建立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层次的健身指导服务形式,推动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项目化、规模化、系统化,打造健身指导服务常态化、长效化,体现全民参与、突出健身特色、满足社会需求、适合长期开展的进校园进社区项目。同时,要针对特殊人群开展具有人群特色的专项进校园进社区项目。

打造智慧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郑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院长 程亚飞

对于郑州而言,加快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进程,打造一个集体育资源、公共服务和体育产业为一体的智慧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首先,要推进全民健身服务数字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根据数字经济总体布局制定区域体育发展策略,建立郑州市体育信息大数据库,推动传统体育基础设施的“数字+”“智能+”升级,提升全市体育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运用全民健身智慧平台履行体育资源管理职能,以数字化手段和科学化管理保障郑州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物质基础。

其次,要促进全民健身类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加快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培育数字体育、在线健身、线上培训等新业务,支持举办线上赛事活动,推动体育场馆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鼓励体育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以科技创新驱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全链条转型升级发展。

最后,还要举办多元赛事推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智慧化建设新升级,强化全民健身全要素网络化联接的应用场景。

真诚回应

努力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市

郑州市体育局

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市体育局将进一步发挥作用,围绕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性,优化资源布局,扩大服务供给,努力使机制体制更灵活、要素支撑更强大、资源分布更均衡、健身设施更便捷、群体活动更丰富、体育组织更健全、健身指导更科学、群众参与更广泛,争取早日建成现代化体育强市。

结合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整体规划,构建与郑州市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体育设施体系。出台郑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快建设体育郑州实施方案、体育产业扶持政策等,通过狠抓顶层设计,努力建成宏观定位、中观指导、微观实践的全民健身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引领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新格局。

重载体,优质量,持续完善全民健身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以县市区级健身中心为引领,以乡镇街道级健身中心为特色,以社区级健身中心为基础,以街区运动角为补充的全民健身设施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打造世界“功夫之都”,做足“少林功夫”,打好“少林牌”,大力推动武术品牌建设。深化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常态化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培训班,提升技能和素质,建立起一支专业水准高、执行能力强的体育人才队伍。提升数字化水平,引导多元化投资,强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体育治理水平。

加快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郑州市城市管理局

作为郑州市全民健身设施三级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市城市管理局将秉持群众视角满足全民健身新需求,积极同相关职能部门对接,认真研究滨河公园全民健身设施规划工作,加快推进“两河一渠”城区段全民健身步道和体育设施建设,紧密与市区两级园林部门和体育部门配合,结合滨河公园升级改造,在公园绿地内适度增加全民健身设施。同时,作为户外广告管理部门,还将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民健身设施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的基础载体和重要引擎。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在政府财政投入主导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优势,多元发展体育产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个人以股份、收购、租赁等形式,参与体育项目开发,参与投资体育场馆建设管理,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多轮驱动,共同建设全民健身设施的局面。

推进园林和体育深度融合

郑州市园林局

以全民健身设施三级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市园林局将持续完善公园体育服务功能,推进园林和体育的深度融合,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服务设施。

持续优化体育设施服务功能。利用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优化健身场地布局,补齐健身设施短板,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

新建公园考虑增加多样化体育设施。新建公园时,提前规划体育场地用地,因地制宜地设置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等多层次、广覆盖的项目场地,满足不同人群个性化健身需求。

推动体育设施数字化管理。在公园智能化建设时,重点推动体育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快智慧健身步道、智慧健身长廊等建设,打造体育智慧运动场景,提升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体验感。

着力打造“金角银边”工程。充分利用道路空闲地、边角地等实施“见缝插绿”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体育设施,让城市的“边角地”在全民健身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构建体育育人新体系

郑州市教育局

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市教育局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发展目标,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发展,形成了校园足球的“郑州模式”、阳光体育大课间和社团活动有机结合、体育课程建设、教学训练、竞赛等制度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按照我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的:场地设施补短板、赛事活动全域化、健身组织全覆盖、科学健身服务普及、全民健身智慧化提升等“五大工程”的要求,结合教育实际,在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在构建体育育人新体系上下功夫,通过以项目促发展,体现郑州特色;融合体教资源,打造赛事品牌;丰富赛事活动,广泛动员参与;围绕特色项目,优中促精发展;健全培养体系,畅通升学渠道;加强师资建设,注重培训提升;完善体育设施,促进场馆开放;加强体育宣传,开展对外交流等八大举措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下一步,将在政策引领指导、强化教学训练、增设专技岗位和完善评价机制上继续深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教育力量。

多渠道拓展体育空间

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围绕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根据工作职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工作是配合做好独立占地体育设施用地的选址,做好体育用地规划手续的办理。因此,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先行、城乡统筹、科学布局,加快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为专项规划提供指导约束作用;加快推进专项规划编制并实施,确保体育服务体系落地;在详细规划中落实上位规划中各项体育服务用地。

除了独立占地的体育场地以外,建议多渠道拓展体育空间。增补非独立占地、类型多样的体育设施,对于不独立占地的设施,可与各类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等设施兼容,构建以体育运动锻炼为主要功能,兼有公园文化休闲功能,以绿地为本底,能够缓解品质且向居民开放的公共空间。利用旧建筑改造,鼓励各主体利用工业厂房、商业楼宇等存量建筑空间更新改造建设体育设施。

合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

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

为推动我市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按照体育强市建设目标,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强化新建小区物业承接查验为抓手,全面推进体育健身设施落地;以扩大物业覆盖面、规范物业企业经营行为为手段,有效加强小区体育设施日常维护,全力推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房管部门将积极协调,在有效增加配套设施数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后期管护的长效机制,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针对新建商品房小区,建议体育主管部门共同参与,严格落实有关规定,认真组织新建商品房小区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承接查验工作,确保应配套的体育健身设施能够按照规划设计完整移交并投入使用。此外,建议市政府协调体育彩票等机构,将体育彩票公益金列支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全市既有居民住宅小区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更新和维修工作,不断提高设施覆盖面,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健身条件,促进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本报记者 赵文静 整理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