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金水人感人 金水事动人 金水情怡人 金水景醉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金水人感人 金水事动人 金水情怡人 金水景醉人
金水区总工会开展“金水人讲金水故事”系列活动掠影
春和景明 苏瑾 摄
樱花浪漫 张世平 摄
扬帆起航 任蒙 摄
一心向党 陈秀杰 摄
最美石桥 王奕文 摄
奶奶们的芭蕾梦 刘絮 摄
万物生长 张程煜 摄
金水区市民中心航拍 兰海滨 摄
天鹅爱的故事 詹静 摄

获奖 图片

获奖 征文

“飞机楼”的焕然一“新”

“飞机楼”片区位于花园路纬五路口东南角,花园路东,纬四路北,纬五路南,占地约17亩。“飞机楼”建于1954年,由苏联专家设计建造。该楼坐东朝西,主楼4层,配楼3层,左右对称设计。从高空俯瞰呈“士”字形,楼体两侧及后方凸出的部分建筑登高俯瞰时和飞机非常相似,故被人称为“飞机楼”。该楼孕育了河南早期的金融业,见证了河南金融业的起步和发展,被称为河南金融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2011年入选郑州市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

“飞机楼”上的房间现由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使用,有部分转租给了一些培训机构等企业,“飞机楼”内的机身、机翼部位,部分是河南省工行营业部老年大学办公地。虽然该楼体量庞大,但主体结构完好,风采不减当年。楼外墙、楼顶檐角、各种花雕造型等十分完整,在高出地面约1.5米的地基台保护下,大楼墙体下部的青砖、石材等几乎没有被腐蚀,整体看上去给人古朴而厚重的感觉。据省工行老年大学的老同志说,楼里好像从来没有漏过雨,可见那时候的建筑质量是非常过硬的。

对注重保护这种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建筑,社会各界及相关部门达成共识,对于这样的老建筑多留一点、多保一点,才能更好地促进新的城市建设。鉴于“飞机楼”在河南金融发展史上的辉煌过往和重要地位,2021年,花园路街道治违工作在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全力落实,通过拆除和巡查遏制新增违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高质量、严要求地开展治违工作。始终坚持“有违必拆、应拆尽拆”的原则,通过调取档案、核对产权归属、走访附近居民、妥善安置商户等措施,全力推进该片区违建拆除工作,先后共拆除违法建筑八处,片区恢复秩序井然。

郑州市金水区在“一环十横十纵”道路综合改造中,进行抢救性修缮,重塑“飞机楼”原貌,打造了景观式新地标。走在有各时期钱币介绍的步道上,感受时代的变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来此了解“飞机楼”,新人在此选景拍摄婚纱照,定格幸福瞬间。

近期在与各产权单位对接,积极推进建设诸如“金融文化博物馆”之类的科教类场所,既可以满足旅游者了解金融历史演变的需要,又能让这座老建筑成为花园路上的一道靓丽风景,从而致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郑州金融文化新地标,让这处见证河南金融业起步、发展的郑州优秀近现代建筑继续发光发热。

花园路街道办事处 孟丽杰

辖区群众眼里的“平安幸福守护人”

说起来我真的是老金水人了。4岁那年进入省军区幼儿园,因为父亲在北京当兵,母亲自己边工作边带着年幼的我们姐妹,实在忙不过来,所以小小的我就开始了一周才能回一次家的幼儿园生活。上小学那年父亲转业回了郑州,我的生活和学习以至于工作都是在金水区,这里是我成长的地方,是我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

我家住在纬五路省人民医院附近,记得小时候,纬五路有拖着“辫子”的101路公交车,路上平时车不多,纬五路和经三路口有个副食品商店,家对面就是纬五路二小,放学回家会帮妈妈到商店买酱油、醋等,回家路上还会偶尔因为喝口醋被酸到的经历。随着时间的流逝,副食品商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经三路口高层住宅和商业楼的崛起,纬五路上的人和车越来越多,而我也渐渐长大。

工作后,我被分到了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成了守护平安金水的一名人民警察,1995年12月至今,从柳林派出所、人民路派出所到大石桥派出所再到东风路派出所、丰庆路派出所,经历了警改、换岗,但我始终都在金水,守护着金水的一草一木和每一位金水居民。

因工作成绩突出,我先后被荣记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嘉奖2次,荣获“河南省最美基层民警”“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巾帼标兵民警”“河南省公安工作成绩突出个人”“河南省第二届119消防奖先进个人”“郑州市优秀人民警察”“郑州市优秀志愿者”“郑州市十佳社区民警”“郑州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先进个人”等称号。凭着对公安工作的满腔挚爱和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情,总结出“一标三实”的“五对照”工作法,创新社区“三色管理”,成立社区消防体验室、爱心公益社,首创全国《社区警务报》,打造“全国首个无诈骗社区”等贴近基层需求、符合社区实际的工作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如今的普罗旺世辖区,大家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去找全能的“李警官”。我觉得社区民警就应该这样,只要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努力的。“李警官真是个好姑娘,我们这些老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她。”在我的帮助下,辖区何大姐找到了失散34年的亲戚,全家人专程给我送来锦旗。

普罗旺世辖区有多家学校和幼儿园,在一次寒假来临前,我发现辖区内有一名陌生男子和孩子们搭讪,就第一时间发微博提醒家长注意。孩子们的法制教育非常重要。我通过自己的新浪微博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王大伟教授取得联系,专门撰写了针对孩子们的安全防范常识和歌谣,在小区的8家中小学以及幼儿园进行宣讲。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辖区发现一例感染者,大伙十分恐慌。我及时和患者家属联系,获取患者在社区的行迹,并及时发布信息,打消居民们的顾虑。同时,我还和物业一起对确诊病患的单元进行封闭隔离,并安排对小区进行全面消杀。“当时疫情正严重,防护服也比较缺,小李警官戴着口罩和护目镜不顾危险就冲上去了。”居民们都说替我捏了一把汗。随后,面对涉疫诈骗犯罪多发态势,我除了在微信群里定时发布案件提醒外,还开通抖音号自己录制防范视频开展防范宣传。因疫情期间工作出色,我被荣记个人二等功,而拿到的一万元奖金,我直接捐作特殊党费。

我在带给辖区居民“温度”的同时,也得到居民的热情回应。为了便于同辖区居民沟通交流,化解邻里纠纷,我组织辖区居民发扬爱心奉献、积极调解邻里纠纷,并成立以爱心奉献、调解邻里纠纷为主的社区爱心公益社,该公益社自2017年成立以来,共调解纠纷90余起。在2021年郑州疫情和特大暴雨期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共救助60余人。我还先后注册开通新浪微博、警务微信和抖音号,发展了网格长、物业经理、管家、门卫、热心业主等一大批治安积极分子,充实到爱心公益社中担任“爱心志愿者”。 平日里,只要是警务室的活动,大家都会争先恐后报名,“李警官平日都为咱着想,她搞活动,咱们也得为她出把力!”今年春节前夕,为确保辖区“零发案”,我想要扩大群防群治队伍,社区、企业的党团组织以及网格员、热心群众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纷纷报名,一个星期就组建了多支群防群治队伍。

为避免老年人受骗,我针对老年人喜欢阅读报纸、杂志类刊物和更容易受骗的特点,自创《社区警务报》。每月一期的刊物出了五年,《社区警务报》发行60期,近六十万册,实现社区一万多户人手一册,《社区警务报》发行以来,电诈案件明显下降,宣传防范效果得到充分展现。同时,根据辖区实际情况,我创新编制“小小警务百科全书”《居民安全服务手册》。通过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进一步提高社区整体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我的精心努力下,普罗旺世社区曾创3年无诈骗的纪录。针对近期电诈案件不断增加的趋势,为更好地保护好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打造全国首个无诈骗社区,我在自创《社区警务报》基础上,充分发动社区老人、充分利用网络自媒体,先后组织辖区老人开展反诈小剧场活动、拍摄反诈小视频,并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大力开展反电诈宣传。五年间,社区老人义务演出近百场反诈话剧,我通过线上线下与群众用心用情互动,使辖区更多人认识到诈骗的伎俩和危害。两年来,普罗旺世社区的电信诈骗案件下降了近90%,尤其是2021年,未发生一起涉及老年人的电信诈骗案件,取得了反诈工作阶段性胜利。

作为一名成长于金水的老金水人,我只想用最朴素的语言、最真实的行动、最无悔的付出展现一名基层人民警察的奉献、责任和担当,成为老百姓眼里的“平安幸福守护人”,奋力拼搏,让我们的金水更平安,更出彩!

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 李敏

跑出金水“加速度” 高歌奋进新征程

中原春来早,金水气象新。过去的三年,极不平凡、极为不易。从疫情肆虐,到特大暴雨,再到日夜核酸,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我们迎难而上,奋发进取,攻坚破难,摧城拔寨,解决了许多发展难题,办成了很多民生实事。每一位郑州人都见证着金水区丰硕的发展成果以及强劲的发展势头。

金水区的发展,是整个郑州高速发展的缩影。那时的金水路是一条政治机关及文化聚集的大道,被誉为“郑州的长安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路边矗立的法国梧桐逐渐被林立的高楼所替代,旧时的金水路也由一条街演化成了一座连通东西方向的高架桥,以郑州主动脉之一的地位存在着,地下日益完备的城市轨道交通,也在为这个城市快速运作而奔跑着。不知何时“金水”这个词,在郑州市民的心里早已和“中心”画上了等号。

揭开当前金水区的面纱,看到的是打造特色街区、楼宇经济,入驻数万家企业的品质金水;是商圈林立,“吃、逛、购”从来不会让人失望的繁华金水;是“井”字开发,跨入城市立体交通新时代的成熟金水;是幼儿园到大学不出区就可以享受到河南优质教学资源的文化金水;是金水河综合整治提升,强力推进微公园建设的生态金水。无论是道路、交通,还是教育、医疗,抑或是正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芽的商业文化,都无疑是郑州城市建设的标杆。

回望过往,岁月峥嵘,但硕果累累;展望未来,前景美好,但仍须努力!现在,“高质量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已成为中原大地的冲锋号角,处处群情振奋,一场凝心谋发展、聚力拼经济的壮阔画卷正在绘就。

立足当下,责重若山,行胜于言,实干为要。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回首来时路,我们栉风沐雨、劈波斩浪,离不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离不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警醒。作为一名“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社会门,初入社会即下沉基层,难免面临很多未知和挑战,同时,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们更应彰显责任与担当,立足岗位、扎根基层、结合实际、深入调查,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用心、用情为企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调动群众和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攻坚克难上强本领、在用心服务里优作风,视发展为天职,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企业的“店小二”,全力做好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手”“排头兵”。

前进道路上,每一分力量都极其宝贵,每一点奉献都难能可贵。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下,我们必须挺起胸膛、攥紧拳头,拿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精气神,纲举目张抓工作,开足马力拼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争当“拼命三郎”,奋力冲刺,跑出金水“加速度”,高歌奋进新征程。

经八路街道办事处 郭雨欣

你写我讲大家拍 精彩金水看过来

102年,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新征程上,笃行不怠,踔厉前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集中展现金水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奋进“创新智城·品质金水”的昂扬态势,打造“四个城区”的精彩画卷,金水区总工会于4月启动了“金水人讲金水故事”系列活动。 历时三个月,金水区广大干部职工围绕金水人、金水事、金水情、金水景,通过征文大赛、摄影大赛、演讲大赛,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展示金水之奋进姿态,金水之美好故事,金水之出彩画卷。共收集各类作品千余份,经相关领域专家评选出优秀作品80余份,充分展现新时代金水职工爱党、爱国、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激励全区上下意气风发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征文作品以新时代、奋斗、情怀等为创作主线,聚焦“凝练成长体验,畅谈对职业理想、家国情怀的理解和感悟”,获奖优秀征文作品中有诗歌、有散文,有回忆、有感想,有记录、有抒怀,有生活体悟、有工作发现,有点滴小事、有宏大感怀,深入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多维度呈现金水区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深情表达金水人追求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的追梦故事,真挚表达对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摄影作品以伟大成就、人物风华、时代新貌、美好家园、自然风光等为创作主线,突出“城区新面貌、经济新跨越、文化新融合、民生新幸福”,获奖优秀摄影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立体化、多角度记录“奶奶团”成员为追求梦想坚持不懈、不惧辛苦、全力以赴的精神品质和生活态度的《奶奶们的芭蕾梦》;有用“高”视角呈现都市的现代感与繁华,用“慢”速度记录农业路大桥在夜幕降临后的节奏感与繁忙的《扬帆起航》……既展示了金水的人文历史、生态风景、美丽乡村、公园游园、地标建筑、商务楼宇、文体场馆、繁华商圈、沿黄生态廊道、社区服务设施等方面,又展示了金水城市建设管理的新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效、重大项目建设的新气象,用多彩镜头记录了金水人与这座城市之间的深厚情感和温暖故事,绘就金水“发展高质量、建设高颜值、民生高品质”的时代新风貌。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徐铮

无悔青春献城管 书写城市新篇章

当清晨的露珠唤醒大地的时候,城管的车辆早已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当繁华的街市喧嚣热闹起来的时候,城管队员早已巡查在城市的街头广场。一次又一次清理道路违章,让秩序更加文明;一次又一次劝说占道经营业主还路于民,让道路更加顺畅;一次又一次巡查工地扬尘,让空气更加清新自然……

祖海在歌中唱到“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春回大雁归”,唱出了边防军人的心声,唱出了共产党人的梦想。可是,城管人,为了谁?为了谁……

为了这个城市的环境更加干净整洁,为了这个城市的秩序更加文明畅通,为了这个城市的空气更加纯洁清新,为了这个城市的广大民众更加舒适美满!

所以,选择城管,我无怨无悔!

是的,选择了城管,便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城管,也就意味着付出。因为,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青春,是我们的资本;奉献,是我们城管人崇高的追求!

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为了整治乱搭乱建,取缔占道设摊;多少个引人注目的重大活动,我们为了整治社会乱象,联勤联动。我们冒着近40度的高温,挨家挨户统计门店匾头、广告牌位,拿回来的每张统计表上,汗迹未干;我们在专项整治期间,日日奔波在大街小巷,连夜张贴治理通告,发出去的每一份文件上,期盼殷切……

我们头顶国徽,用威严的身躯给予违法者强大的震慑;我们孜孜付出,把辛勤的汗水洒遍城市的每个角落……

自从加入了城管队伍,成了城管人,我深感自豪。没有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但在平凡中无私奉献,在奉献中体现价值;没有惊天动地大事要闻,但在默默巡查中辛勤耕耘,在耕耘中收获辉煌。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如今,我站在城管工作的新起点上,心中洋溢着更多的是市民的热情支持和殷殷期盼,心中孕育着更多的是城市管理创新的方法和希望。

城管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每天都是第一天,每天都必须从零开始,既然我选择了这一伟大的事业,就必须加倍努力工作,加强管理,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才能巩固目前城市管理工作所取得的良好成绩,打开今后工作的新局面,坚决做好城市的守护者、美容师,做社会文明的推动者。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

城管工作是光荣的。光荣的根源在于时时处处都在为人民服务。真正体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思想,真正把“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落实在工作中。“把艰苦的城管重担留给自己,将良好的工居环境献给人民”,这是我们城管人所许下的诺言,我为此感到无上光荣。正是寄予这种光荣,我愿意舍小家顾大家,加倍努力忘我地工作;正是寄予这种光荣,我愿意带病上岗,轻伤不下火线,将名利抛在脑后;正是寄予这种光荣,我愿意顶着流言蜚语,忍辱负重,始终如一地工作着。

青春需要色彩,生活需要色彩,城市需要色彩。当我们看到那五彩斑斓、动静结合的一盏盏霓虹灯,那一块块绚丽夺目的大型户外亮化广告牌所交织出的夜色美景;当我们看到那良好的市容秩序,整洁通畅的马路和人行道,那绿草如茵的草坪,华荫如盖的林荫道;当我们看到市民生活在如诗如画、鸟语花香的城市环境中,个个举止文明、彬彬有礼时,脸上不禁展现出灿烂的笑容,并感到无限欣慰。

做一名城市管理人很光荣,我无悔于我的选择,我将继续身着制服,头顶国徽,坚定地走在城市管理队伍中,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用我朝气蓬勃的青春,建设城市灿烂美好的新生活,因为我是城管人,我无怨无悔!

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 朱宗兵

坚守信念 所有梦想都开花

春风拂面,枯树萌芽,河水微涨,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入职金水半年来,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金水的变化,金水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昭示了“上善若水,灿烂如金”的精神。

犹记得入职培训时,多位教育名家们的谆谆教诲,“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具有普适性,又有特殊性,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这就决定了教育的成果无法用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庆幸的是教师们一直在坚守自己心中的教育信念。

作为新入职教师,看到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们工作时的苦与乐。他们每天披星戴月,重复着相似又不相同的工作内容,将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学生身上。他们会为了讲好一节课备课到深夜,会为了将一个知识点讲得更浅显易懂而反复琢磨,会为了一节公开课不断推翻自己的想法。但即使他们准备得再充分,也不能完全预见课堂的情况。有着十几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会在课堂上被桀骜不驯的学生气哭,新教师会在给学生辅导后听到学生出言不逊而伤心。但这所有的不快都会与学生们上课时求知的目光,教师节的一句问候,毕业学生与自己交流近况等小美好相抵消。

最开始当班主任时,我试图拿着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跟学生的相处模式也是对立状态。但慢慢地我发现,学生们只是一味地听从我的安排,缺乏主动思考。个体的早年经历本质上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看到的也都是不同的世界。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最严重的时候,不幸的人在之后的人生里要经过流血冲突才能达成和解。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灵魂,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把学生的班级交给学生,把学生的管理交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们是会带给你惊喜的。卫生和纪律会在班主任查班之前保持好,课前准备会在老师上课之前做好,有时老师说过的话连自己都忘了,可是同学们会清楚记得。

每个人对阳光的反应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会躲开。同样,教育也没有标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少年有他的山海,有他的意气风发,有他的万里波涛。如果可以,风给他,沙漠给他,天空也给他。万物给他,让他自由。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有耐心、有毅力,教师的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会放弃的那份执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多站在不同的角度,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让每一朵花儿都开放,让每一只鸟儿都歌唱。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开在春天,有的花开在其他季节。当其他花开放的时候不要着急,也许你的花是开在夏天的睡莲,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放,也不要着急,说不定你的花是傲雪开放的蜡梅。每朵花的绽放都需要一段等待的时间,或长或短。这段时间里,你不要着急,不要急躁,用爱去守护,静待它悄然而至的惊喜。

攀登之途路漫漫,为师者当坚守信念,用心、用爱、用行为去同学生一起谱写成长的奏鸣曲。高山的泥土离不开风的堆积,大海汇聚的涓涓细流离不开河道的助力,为师者的成长离不开对学生的教育及引导,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关爱与鼓励。愿每一位学生攀登途中都有陪伴者、支持者、助力者;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教育途中仰观山尖,俯察山麓,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付出,坚守信念,踽步踏歌。

生逢盛世,与有荣焉,感谢党和国家给予我平等接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感谢成长路上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椿萱并茂,棠棣同馨,感谢亲人们的一路相伴。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郑州市第十一初级中学 高雪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