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3版:一座城市的发展调研报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浩荡东风鼓满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牢记嘱托
浩荡东风鼓满帆
新郑机场,正在装货的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班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第七届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 郑报全媒体记者 周甬 摄
黄河滩地公园美景如画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郑报全媒体记者 孙亚文 徐刚领 侯爱敏 曹婷

春争日,夏争时。夏至后,嵩山脚下的农田里正孕育着无穷的生机与希望,黄河生态廊道两侧正呈现出绿意盎然、草木葱茏的生态之美。夏日的郑州,在蓄力中拔节,在火热中繁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河南调研,分别主持召开重要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并先后就郑州工作作出多次重要批示指示,为郑州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过去一年来,郑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要求,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实施“十大战略”行动,着力塑造创新之城、移民之城、知识之城、青年之城,强化“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八个战略支撑,已有的优势不断巩固、新的优势不断形成,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强化自主创新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登高望远,才见云阔天高;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时,作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郑州思在谋划上,学在行动中,落在实践里。

近年来,郑州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质量立市、品牌打造为引领,加速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智能装备、氢能、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抢先布局类脑智能、元宇宙、量子信息、区块链等未来产业,补链、强链、延链,着力打造高水平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中铁装备始终牢记嘱托,研制了世界最大直径15.08米/最小直径3.5米 TBM、首台紧凑型超小转弯半径硬岩TBM、首台高压水力耦合破岩TBM等一大批具有开创性产品,盾构产销量连续10年国内第一,不断刷新自己创造的一项项纪录,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推动了我国工程建设乃至世界工程建设领域的重大变革,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最为闪亮的创新名片之一。

“2021年,我们把盾构机竖着打,攻克了千米竖井掘进的世界难题,首次实现了打井不下井,智能化掘进。”中国中铁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国产首台高原高寒大直径硬岩掘进机“雪域先锋号”,在川藏铁路成功掘进1500米。公司自主研发的盾构机刀具智能管理系统,助力欧洲承包商在波兰大盾构施工中提前一年完成项目;中铁装备出口销量增长了50%,继出口法国的设备成功应用后,产品正式进入德国。

统计显示,中铁装备各类产品不仅应用于国内40余个城市,还出口至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新是全面的、系统的,必须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加强自主创新,是殷殷嘱托,更是战略举措。郑州把其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引擎、总抓手、总载体,以中原科技城建设为引领,抓好高水平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与省科学院、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融合发展项目落地建设,加大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建设推进力度,以高水平研发机构带动优秀人才、科创要素聚集,不断提升郑州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3%,工业投资增长35.3%,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5.3%,全社会研发投入310.4亿元、增长12.2%,研发强度达到2.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超过60%。

同时,郑州正在积极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引领、数字化赋能、集群化发展、绿色化转型,聚焦聚力打造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培育,积极建设元宇宙应用示范城市,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活力焕发、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率先突破,支撑郑州高质量发展迈入新层次、形成新格局。

拓展开放合作空间 提升开放能级

知者善谋,不如当时。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视察时,寄语郑州“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迈进”。近年来,郑州坚持面向国际、面向未来,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积极融入国际大市场、世界大舞台,创新拓展了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开放通道路径,内陆开放高地正在加快形成。

在家门口买全球、实现触手可得已逐渐成为郑州市民的日常。位于郑州经开区的E贸易博览交易中心,汇聚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余种商品。最初,这里的商品只能展示不能交易,即便是线上购物之后也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快递到消费者手中。如今,消费者只需凭一张身份证即可在两分钟通关后现场提走自己心仪的商品。

跨境商品即买即提,是2017年8月中大门保税直购体验中心在全国首家实现跨境O2O自提模式创新后,依托郑州创新的跨境电商保税进口“1210”监管服务模式,其充分发挥“网上丝绸之路”的开放通道优势,打造具备线下保税商品自提的跨境新零售实体商业,搭建起市民家门口的世界进口超市,进一步便利和丰富群众的生活。

随着包机业务、直通航线增多,在郑州卖全球、实现一日千里也已成为河南及周边企业的首选。在河南保税集团,园区企业中大门国际物流在全国率先开通跨境电商包机业务,开通郑州到巴西、智利、加拿大、俄罗斯、墨西哥的空运线路,还有卡航业务,通过国际道路运输的方式,货物不用转关,直达境外目的地。今年2月,首批20吨货物已经搭载着中大门卡航的专车从郑州经开综保区出发,经巴克图口岸出境,最终送达俄罗斯客户手中。发车的货物,来自河南及周边的日用百货、汽车零配件等。

与此同时,郑州创新“跨境电商+”模式,引导传统企业“上线触网”,结合优势产业打造新型工贸一体产业链,形成耐火材料、矿山器械等一批跨境电商特色出口产业集群,让郑州制造、河南制造走出国门。

围绕“买全球卖全球”这一目标,近年来,郑州营造良好环境,聚集产业要素,着力促进跨境电商创新赋能,以制度创新激发潜力,以监管创新注入动力,以模式创新增添动力,跨境电商业务规模稳步增长。去年全市跨境电商交易规模1182亿元,同比增长8.2%。

下一步,郑州将深入对接RCEP政策规则、市场贸易、产业投资、平台口岸等制度体系,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2.0版,统筹“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河南—柬埔寨—东盟空中丝绸之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等重大开放项目建设,持续办好全球跨境电商大会,多措并举抓好招商引资,努力实现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开放合作,加快打造中西部开放门户城市。

勇担责任使命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黄河战略

北依黄河,是郑州最大的特色、最大的禀赋、也是最大的使命担当。读懂黄河、保护黄河、书写黄河,郑州使命光荣、责无旁贷。

深学细照,笃行不辍。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郑州发挥区域中心城市作用、提升发展质量、提升对人口与经济的承载力。郑州将殷切厚望化为澎湃动力,在加强保护上主打久久为功,在治理实效中主打高质量永续发展。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战略,郑州围绕“生态保护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三大功能定位,在全流域率先提出并启动了核心示范区建设,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勇挑大梁、务实担当、一流标准、卓有成效来回答这一顶层设计之题。

夏日的郑州黄河湿地保护区,植被繁茂、绿意正浓,天高水阔、草长莺飞、芦苇绵延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态画卷,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青山绿水的眷恋,自然融入黄河畔、景观台、步道边的自然风物中。每年在保护区迁徙和越冬的候鸟总数有近百万只,大鸨、灰鹤、天鹅等主要保护对象得到了较好保护,种群数量持续增加。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由2003年的169种增加到2022年的283种。2022年3月份一次性记录到对栖息环境要求极高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113只大种群、黑鹳14只种群等,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800只大种群。此外2022年还先后发现了鸟类新记录卷羽鹈鹕、白尾海雕、靴隼雕、阔嘴鹬等4种。

去年以来,在中央、省委坚强领导下,郑州把实施黄河战略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统筹考虑,深化认识在黄河战略中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要,深入治理沿黄生态,确保黄河安澜,抓好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圆满完成了年度明确的40项重点任务、61个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健全了沿黄城市合作交流长效机制,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圆满收官。

2023年是深入推动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一年,围绕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和《郑州市“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聚焦保安澜、优生态、强节水、兴文化、促发展等重点任务,全力推进核心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下一步,郑州将围绕贯彻落实核心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起步区建设方案等工作计划、要点,坚持生态优先、“四水四定”、文旅融合,进一步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守牢黄河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积极完善全市“两带一心”文旅格局,围绕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集中展示地,抓好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持续办好黄河文化月等重大活动,积极争取世界大河文明论坛落地举办,高水平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元宇宙”,不断提升郑州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的影响力,加快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为黄河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