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9版:一座城市的发展调研报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奏响奋进最强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争先出彩
奏响奋进最强音
郑州宇通客车新能源厂区 实习记者 尹金凯 摄
郑州奥体中心星空夜市搭配音乐表演,让市民享受浪漫夏夜 郑报全媒体记者 徐宗福 摄

本报记者 侯爱敏

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全省集中开展第七期“三个一批”活动,我市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共谋划“三个一批”项目303个,总投资3068.4亿元。

5月8日,全省第八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举行,我市共筹集项目230个、总投资2617.4亿元。

据悉,全市前七期“三个一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500亿元,签约落地率、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精气神,推动生产需求持续回升,消费需求持续拓展,市场预期持续改善,发展动能持续集聚,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加速回暖,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经济发展开局良好

工业势头好后劲足

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2023中国(郑州)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大赛近日相继在郑落幕。以活动为契机,郑州近距离向与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展示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特色优势,有效对接资源,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凝聚最大合力。

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84.9亿元,同比增长6.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1.0个百分点。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延续高于全国、高于全省的“双高”态势。

各行业中,第二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支撑有力、贡献突出。工业新动能实现快速增长。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6.2%、15.5%、10.8%。

“换道领跑”战略开展以来,我市加快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推进装备制造、铝工业、食品制造等传统产业高位嫁接,加快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推动产业加速迭代升级。

工业发展势头好、后劲也足。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0.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2个、3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首位,其中技改投资增长32.5%。比亚迪整车一期项目投产运行,整车二期、动力电池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新建项目中,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车郑州基地项目等170多个项目开工建设,一季度投资额达到60亿元;技改项目中,安图生物诊断仪器产业园、上汽郑州产业基地高效节能发动机二期等520个重点项目正常推进,一季度完成投资90亿元。

市工信委日前印发的《郑州市2023年工业投资推进方案》,明确工业投资重点方向和目标任务。依托“郑惠企·亲清在线”平台,实行惠企资金在线申请、在线审核、在线拨付资金,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提供切实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投资。

市工信委的数据显示,1~5月份,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13个,总签约额1177.3亿元,超过进度11.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预计增长3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固定资产投资强势反弹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调整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稳住投资也就稳住了经济大盘。今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强势反弹势头。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积极开展稳经济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采取定目标、强调度、抓储备、促进度、优服务“五路并进”,助推“三个一批”、省市重点、投资500强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紧抓项目扩大有效投资。省市重点项目1~5月完成投资2055.4亿元,同比增长9.2%,投资进度41.1%;新开工项目192个,开工率76.2%;1560项联审联批事项已于4月底前全部完成。截至目前,我市现有八期“三个一批”项目466个,总投资559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32.1亿元。

市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一季度全市投资增速7.8%,分别高出全国(5.1%)、全省(6.3%)2.7、1.5个百分点。

与速度增长同步,全市投资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一季度工业投资加速增长,全市工业投资增速达到50.5%,较2022年提高18个百分点,在18个省辖市中居首位。全市工业投资占比达到21.3%,较去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

不遗余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继2月面向民间资本发布7大行业领域67个项目后,市发展改革委5月再次公布今年第二批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清单,共计69个项目,总投资1091.6亿元。推介项目行业涉及基础设施(含交通、水利、能源)、产业园区、社会民生、农业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有机更新等领域。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实施方案》,增强民企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夯实投资发展后劲。多方发力下,我市民间投资信心持续恢复。1~3月民间投资增长3.8%。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速建设

6月21日晚,郑州第四届“醉美·夜郑州”消费季正式启动,我市扩内需促消费再掀高潮。

省政府4月发布《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政策措施》通知,明确要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巩固回升势头。

大力推进消费提档升级,我市不遗余力。

第四届“醉美·夜郑州”消费季活动,以“钜惠绿城 美好生活”为主题,活动围绕新车销售、购物餐饮、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重点消费领域,抓住暑期消费旺季,联动开展嘉年华、嗨购节、中原美食节、畅游绿城、青年潮玩、文艺赏析季、系列评选等活动,将持续至8月31日。其间,将在全市组织发放汽车消费券5000万元、发放餐饮消费券1000万元、发放2000万元文旅消费券、发放500万元青年专项消费券。

按照《郑州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我市计划利用3年时间,各开发区、区县(市)各打造1至2条示范特色商业街区,为全市引进几百家以上头部类企业,包括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首店、网红店、老字号等。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九大工程”建设加速推进,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拓展消费场景、点燃文旅消费、提质文体消费、激活大宗消费、做强会展经济、提升消费国际范儿等稳步开展,举办国际顶级赛事、举办高规格展会和论坛……郑州正按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速键”。

“国际会展名城”建设步伐提速,借力品牌展会,助推形成一波接一波的消费热潮。我市展会活动于2月10日全面恢复,截至4月30日,全市共举办展览活动44场,展览总面积69.41万平方米,吸引参展商11164家,采购商及观众147.62万人次,在汽车整车、建材家居、医疗健康、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数字科技等行业展会累计达成意向成交额上百亿元。

文旅市场快速复苏,年初启动的郑州文旅促消费暨“YOU(游)·乐享郑州”系列活动贯穿全年,确保“周周都精彩、月月有主题、全年不断线、关键时刻有亮点”。

“五一”假期,郑州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带动消费市场持续升温,郑州荣登全国“五一”最强周边游“吸金力”前10名。1~5月,全市接待国内旅游6748万人次,同比增长67.7%;旅游收入834.4亿元,同比增长62.9%。 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说,今年以来,郑州持续稳定经济运行,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牢牢稳住经济大盘。他表示,郑州经济总量占全省超1/5,是省会城市和中原城市群的龙头城市,郑州经济快速回暖,不仅对郑州意义非凡,更对河南经济全局影响巨大。

再接再厉,再攀高峰。全市上下抱持这一坚定信念,奋战在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途上,正用行动、用汗水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郑州篇章。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