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0版:一座城市的发展调研报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追光踏浪御风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三标引领
追光踏浪御风行
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等创新主体迅速壮大 本报记者 唐强 摄
符合条件的来郑求职大学生可免费入住人才驿站 郑报全媒体记者 周甬 摄
郑州加快人才公寓等重点项目建设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昕 孙亚文 赵文静

2023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经济社会全面修复的一年。这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方面,不确定性在增加,困难挑战增多。从国际看,大国博弈竞争加剧,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从国内看,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自身看,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新旧动能转换的任务仍然紧迫艰巨,领导发展能力、经济组织能力、要素配置能力需要加快提升,市场服务机制、资源配置机制、科技创新机制、高水平开放机制、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绿色发展机制等方面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短板、弱项和不足,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特大城市治理体系也需要完善。

另一方面,确定性和有利因素也在聚集。党中央、国务院对郑州的支持助力持续强化,多项国家战略在郑叠加;省委始终把郑州发展作为全省大事来抓,高端创新要素加快向郑州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等创新主体迅速壮大。同时,区位枢纽优势持续巩固壮大,“公铁水空”四位一体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优势越发凸显;人口多、青年人多,“城市年轻力指数”全国排名第五,城区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4.7岁,城市活力持续加强;青年友好型城市、儿童友好城市等建设稳步推进,引领带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品质不断提升,城市更有质感、更有底蕴、更有温度。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市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省委“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部署要求,持续深化开展“三标”活动,以发展理念、观念的提升带动发展措施、举措的创新,以可量化、可考核的工作标准推动各领域重点任务落地落实,以工作的标志性成果展现工作实绩,不断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步伐,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提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郑州篇章。

工作有标杆 前进就有方向

标杆就是榜样、就是方向。与先进比高低,体现的是推动发展政治勇气与政治担当。与先进比,虽然“不好看”“坐不住”,却更能催生奋勇争先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对照党的二十大精神、“十四五”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谋划了全年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突破2.6%,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国家及省定目标。

具体到创新高地建设方面,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企业1500家,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引领型平台1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20%、强度突破2.6%;

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方面,努力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稳定在45%以上,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技改投资增长50%以上,新增超百亿企业1~2家、规上工业企业3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0家以上;

开放高地建设方面,力争国际货邮吞吐量达到60万吨以上、中欧班列开行2800列、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1250亿元、海铁联运到发集装箱3万标箱;

人才高地建设方面,吸引来郑留郑大学生20万名以上,新引进博士以上优秀青年人才1500名、创新创业团队40个以上;

国际化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方面,加快提升郑州枢纽能级,全力打造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际化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方面,在品牌打造、活动举办、项目建设上取得实质突破,实现文化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升;

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方面,围绕“中华经典、世界品牌、时代时尚”,促进业态提升,优化消费环境,打造具有郑州特色和时尚魅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郑州都市圈建设方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郑州都市圈建设,走好郑州特大城市转型发展路子。

这些目标的设定,既符合郑州发展实际,又充满进取精神。瞄准目标、加压奋进、勇争一流,郑州一定能在国家中心城市行列中争先进位,使郑州在全国新一轮大发展赛道中确保高质量、跑出加速度。

落实有标准 工作就有抓手

标准在工作推进中发挥着“兜底线、拉高线”的作用,通过制订可量化、可考核的工作方案,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能够进一步强化工作的动态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推动任务落实,真正把工作成效体现在具体项目上、体现在治理效能上、体现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纾解上。

在充分调研、准确把握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围绕“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谋划了一大批具体项目、制订了一系列行动方案:

提升创新能力方面,持续推进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融合发展项目落地建设,新谋划建设5家以上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加快推进“数字郑州”建设,推进规上企业创新活动全覆盖;

提升制造业水平方面,突出抓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延链补链与集群发展,高水平建设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区块链、元宇宙、量子应用等未来产业发展先导区,加快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提升开放水平方面,深入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积极对接RCEP制度体系,持续办好全球跨境电商大会,紧盯央企国企、行业“头部”企业、产业链核心企业扩大招商实效;

提升人才水平方面,大力实施项目人才“双招双引”和定向猎头行动,实施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行动,加快人才公寓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创建青年友好型城市;

提升枢纽经济方面,加快推进郑州南站等重大项目建设,依托“四条丝路”培育壮大枢纽经济,积极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由商品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技术贸易转型;

提升文旅融合方面,加快推进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重大文化活动提升层次、扩大影响,积极申办世界大河文化论坛,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项目,积极构建“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中华文明集中展示体系;

提升消费水平方面,聚力打造二七、高铁东站等商圈,高起点建设口岸商品展销中心、国际跨境电商集散中心、国际商品消费集聚区,完善具有传统文化特点的消费场景,大力发展首店经济,积极发展夜经济,创办申办更多国际文化交流和体育赛事活动;

提升内涵式发展方面,深化城市更新行动,有序开展地下管网改造升级,有序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加强与都市圈各城市产业对接、功能衔接、服务融合;

围绕各项具体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实化工作推进举措,细化工作时间节点,分解工作责任主体,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落实到点位、落实到人头,扎扎实实推进。

突破有标志 发展就有实效

标志就是以结果论英雄、用实绩来检验,不断强化工作执行力,确保说到做到、说好做好。

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384.86亿元,同比增长6.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1.0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2.7亿元,同比增长1.7%,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07亿元,进出口总值1428.6亿元,总体呈现出全面回暖、加快恢复、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目标任务,为实现“全年红”奠定了良好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既是谋划工作的方向,又是推进工作的抓手。实践证明,全市上下只要不断强化“三标”意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沿着既定目标接续奋斗、砥砺前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一定能够蹄疾步稳、高质量发展一定能够提质扩容,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作出郑州应有贡献。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