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7版:一座城市的发展调研报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台起势风正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战略先行
高台起势风正劲
郑州至莫斯科TIR跨境公路货运线路开通 郑报全媒体记者 白韬 摄
卢森堡(郑州)文化中心 郑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王梦瑶 摄

本报记者 侯爱敏 覃岩峰

6月13日,郑煤机集团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液压支架完成首批交付。该集团首次利用数字化技术再创“世界第一高”。

6月15日,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十周年之际,卢森堡(郑州)文化中心投入运营。

6月21日,独角兽企业致欧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标志着我省首家互联网家居上市公司的诞生。

…………

好消息让人鼓舞,好势头令人振奋。

今年以来,“十大战略”在我市稳步推进,创新驱动、优势再造、换道领跑、数字化转型……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助力郑州高质量发展高台起势,加速向前。

科技创新引领 发展动力更强

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以来,全市创新氛围进一步浓厚,创新平台快速增加,创新人才、主题加速聚集,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打好政策组合拳,激发创新新动能。

搭建创新平台。建成启用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加快推进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融合发展。全力支持嵩山实验室等7家在郑省实验室建设。相继引进支持中科院过程所、哈工大等14家大院名所等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建有各级各类研发平台4922家,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60家,省级研发平台1889家。

培育创新主体。充分挖掘郑州市的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超聚变、致欧家居被发布为独角兽企业,我市拥有独角兽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加强高新技术后备库入库工作,共受理4批次高新技术后备企业2318家,累计入库企业达到5128家。优化申报流程,由每年多批申报次改为常态化受理,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189家。

集聚创新人才。协调推进国家、省人才计划实施,推荐报送国家重大人才计划6项,中原英才计划(引才系列)项目9个,中原英才计划(育才系列)项目29个;加强外国人才引进工作,开辟绿色通道、不见面审批、全程网上办理、扩大境内申请范围等措施,全方位做好服务工作,全年审核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业务超过400件,引进外国专业人才超过200人。

优化创新生态。2022年度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我市15家众创空间晋级国家队行列,创科技部2015年备案以来之最,占全省新增总数79%,居全国第二位;2022年新增河南省863软件孵化器等4家国家级孵化器,占全省新增总数44%。积极开展“郑科贷”业务和科技金融资助,全年已备案34.94亿元,放款23.82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换道领跑 数字化转型风头正劲

加速抢滩新兴产业,高位嫁接传统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今年以来,换道领跑战略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产业基础。

加快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推进航空港区、经开区、高新区、中牟县四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推进传统汽车、装备制造、铝工业、食品制造、服装家居、耐材建材等传统产业高位嫁接,有序推进上汽发动机二期等项目建设,推进三全食品港区工业园、太古可口可乐扩能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推动郑州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引入中广核、东方电气等项目,推动氢能研究院建设等。

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我市正努力把郑州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数仓、数纽、数港”,推动“数字郑州”建设整体跃升。

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优化,我市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互联网数据中心规模最大、发展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城市之一。政务云平台承载了44个市级政务部门、16个区县(市)的216个智慧政务类及民生服务类应用,形成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内网、办公资源网的一张网体系。

根据《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郑州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持续在全省领跑,全市大数据相关企业数量达到18453家,大数据产业园数量达到76个,产业数字化升级改造项目达到220家(个),数字经济引领郑州高质量发展风头正劲。

开放高地增添郑州新活力

推进制度型开放战略,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持续巩固开放通道优势。

“空中丝绸之路”方面,深化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合作,加快推进“河南—柬埔寨—东盟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签署河南—柬埔寨—东盟“空中丝绸之路”战略合作协议和郑州—东盟中心补充协议。

“陆上丝绸之路”方面,目前已形成覆盖欧洲、中亚、东盟和亚太(日韩等)“20个境外直达站点、8个出入境口岸”国际物流网络,业务范围辐射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境内外合作伙伴已超6000家。

“网上丝绸之路”方面,畅通跨境电商物流通道,开通郑州至莫斯科TIR跨境公路货运线路。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药品试点已向第二阶段扩容,上线岭南正红花油等4种试点药品。

“海上丝绸之路”方面,郑州—黄岛班列增量明显,实现隔日开行;郑州—连云港班列、北仑港班列增至两周一班。

持续提升平台载体效能。

提升综保区竞争力。新郑综保区已吸引103家外贸企业入驻,综保区进出口值从2011年的46.8亿元一路攀升至2022年的4659.6亿元,外贸业务量常年占据全省外贸总量的“半壁江山”。

提升口岸能级。做大做强已有的粮食、肉类等9个功能性口岸,“2+2+9”口岸体系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继续保持内陆地区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城市。

提升通关服务水平。创新综保区监管方式,推行“区港一体化”监管模式,通关时效提升60%以上,企业运输成本降低50%以上,实现“全年无休”预约通关保障。今年前两个月我市进口整体通关时间31.19小时,较全国平均水平快4.12小时。

新优势蓄积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再造、整合、重组已有优势,加快推动“三个转变”,全市上下正在形成新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必将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枢纽经济优势巩固提升。“枢纽+物流+开放”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加速构建,陆、海、空协同联动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国际化现代化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全面建设。交通枢纽优势持续提升。一季度,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562.6万人次,同比增长97%,货邮吞吐量13万吨;中欧班列总累计开行193班(151班去程,42班回程);跨境电商交易额330.16亿元,同比增长5.22%;郑州中心站铁海联运到发11302标箱,同比增长256.6%。

国际物流枢纽加快建设。5月,全市规上货运企业完成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39.56%。1~5月,全市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同比增长3.53%,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8.6%。

内需规模优势持续扩大。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正在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更足。紧抓项目扩大有效投资。截至目前,我市现有八期“三个一批”项目466个,总投资559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32.1亿元。大力推进消费提档升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九大工程”建设紧锣密鼓。一季度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500余场,发放各类消费券1.86亿元,直接带动消费约27亿元。

绿色低碳转型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市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工作积极开展。

大力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积极开展《郑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等方案制定,研究谋划全市能源发展目标和重大项目布局。截至2023年5月底,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为171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总量的14.3%。

战略赋能,发展聚势。沿着既定目标,向着美好蓝图,郑州全力奔跑,勇创辉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