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7版:一座城市的发展调研报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金融之力 擘画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景
档案室里的“高能工匠”
专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最是初心能致远 不一样的工行人
档案室里的“高能工匠”
—记工商银行郑州分行档案中心业务主管李艳

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实体发展,既需要“先锋队”冲锋在前,也需要“保障员”全力支持,稳固后方。

在工商银行郑州分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为大家办理业务的柜员,也不是在营业网点为客户服务的大堂经理;他们是企业发展背后“看不见”的助力者,是全行各项业务顺利推进的保障者,更是助力工商银行郑州分行一次次发展蝶变的“幕后”坚守者。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不一样的工作岗位,一样的使命担当。看不见的地方,他们在默默坚守。

实干画卷中,他们踔厉奋发、接续奋斗,绽放生动华彩,让工商银行服务实体的故事更为充盈饱满;时代答卷中,他们担当尽责、敢为人先,镌刻普惠初心,让工行为民底色更加浓厚鲜明。

让我们聚焦这些发展背后的“幕后”坚守者,讲述默默奉献工行人的精彩故事,展现他们只争朝夕、奋勇争先、创新钻研的奋斗精神。

在工商银行郑州分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离不开一位位“隐身幕后”坚守者的无私奉献。李艳便是其中一员。

平凡的岗位,也能锻造非凡的品格。作为工商银行郑州分行档案中心的业务主管,李艳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深耕一线,践行使命,全力以赴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展现工行人脚踏实地、拼搏创新的细腻深情。

镌刻初心的岁月,总能迸发动人心魄的荣光。凭借过硬的专业本领和业务创新,她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工行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档案专业先进个人等, 2023年6月,更是成功入选“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

创新实干绽芬芳

翻开李艳的职业经历,没有华丽的片段,也没有跌宕起伏的篇章。但细细品读,虽朴实无华,却暗藏馨香。这芬芳出自她的细心严谨,也来自于她的善创新、敢作为。

1993年,李艳正式成为工行一员。入行三十年来,从业务岗到行政岗,再到档案管理岗,李艳的工作岗位多次调整,由“台前”渐渐转向了“幕后”。

变化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坚守。

从2003年开始,李艳开始接手档案管理工作。收集、调阅、存放、整理、保护、清点、标注、销毁……严谨且繁琐的档案管理工作,容不得一点马虎,每个环节的处理都要求认真细致,心细如发。

谈起日常工作,李艳介绍说:“几乎每天都有各个机构的同事前来调阅、提取档案,为缩短大家等待时间,提升办事效率,同时避免出现工作失误,我一直在学习探索更便捷更高效的档案管理方法。”

立足岗位,她在学习中理思路、在探索中找规律、在实践中勇担当,系统学习信贷专业与档案管理知识,积极自学计算机编程及应用知识,以综合思维引领档案管理实践。早在2004年,她就创新摸索出了“法人信贷业务档案归档范围、业务品种结合地域特点检索”管理模式,帮助全行档案管理效率及管理质量大幅提升,得到工商银行总行、省行的高度认可,并在全国工行系统内广泛推广执行。

担当尽责显本色

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敢于创新……在李艳身上,这些“奖章”格外亮眼。她时刻谨记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牢记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担当,面对工作中的各种“疑难杂症”,主动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将爱和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事业。

扛稳重担,提亮初心成色。因为工作单位位于中牟县,居住在郑州市区的李艳克服路途远、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每天坚持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去年启用新档案库区,涉及几十万件的档案搬迁,档案批次多、编号不统一等难题摆到了她面前。李艳认真分析工作流程,创新制定三维数字档案管理法,实现档案搬迁在打捆、装车、上架过程中的精准定位,高效完成该项工作,同时,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攻坚克难,擦亮先锋底色。多年以来,面临一次次艰巨的档案任务,李艳保持“零失误、零差错、零风险”。特别是三年疫情期间,面对道路封控、人员隔离等难题,又是她牵头制定档案应急利用办法,采取接力方式紧急提取档案,确保金融服务不掉线、不断档,践行工行国有大行担当。

同时,李艳还注重日常工作中经验的积累与传承,在行内多次组织开展档案业务管理人员培训,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毫无保留地分享创新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与档案中心团队共同斩获河南省工行系统“档案工作优秀集体”称号,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内生动力。

如今,她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乐此不疲地重复着这些看似繁琐微小的工作,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以实干和创新书写着一线工行人的殷殷深情。 苏立萌 李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