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36版:一座城市的发展调研报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无尽新郑好风光 山水故城是家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尽新郑好风光 山水故城是家乡
郑州地铁新郑孟庄站 潩水古寨 郑韩故城游园雕塑
黄帝故里
湿地公园水鸟自由飞翔
莲鹤方壶
红枣小镇
裴李岗村文化广场
白居易坐像
具茨山岩画
潩水古寨
高校点缀新郑城区
黄帝千古情
新郑美景

本报记者 张立 整理

新郑好风光——

黄帝故里

黄帝故里,河南新郑。

传承创新,赓续荣光。

对于炎黄子孙,黄帝是我们共同的祖先。他率领先民鸿蒙初辟、统合九州、播谷植桑、创文演历、兴医定律、造车制衣。肇始中华文明,丰植民族根魂。

在新郑,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拜谒黄帝的风俗,已经延续数千年。近年以来,拜祖大典规格规模程序不断提升扩大完善,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盛事。新郑人民以地主之谊,担当文化重任,将黄帝精神作为源头活水,传承其虔诚恭敬、包容接纳、厚往薄来、崇德向善内涵,以此塑造新时代城市精神。

伴随着拜祖大典隆重举行,同样一年一度的黄帝文化论坛庄严讲述。论坛连续举办16年来,数百名专家学者参会,为黄帝文化的发掘、传承、弘扬、光大建言献策,一次次丰富着黄帝文化的内涵,赋予传统文化不断新生的力量,让新郑成为全世界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

新郑好风光——

溱洧之滨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诗经·郑风》中,青年男女相伴出游,约会爱情的场景,描写的正是故城新郑。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质朴无邪的思想意境,为后世数千年的文人诗客崇敬效仿,汇聚成中华民族独有的诗词文化。新郑作为“中华诗词之乡”,自然当之无愧。

溱水今名黄水河,在郑韩故城东城墙外流过,洧水今称双洎河,自西向东在新郑城南流过,两条河交汇于新郑城区南部新华路街道双龙寨村。两条河环抱区域宛如牛角,郑韩故城又称“四十五里牛角城”。

漫步新郑,湖面河流随处可见,是北方少有的水域靓城。这里不仅有溱洧之水,还有南水北调人工运河。新郑人民利用古今一贯的源头活水,实施水系连通工程,不断提升城乡水系生态品质。相继建成郑风苑、轩辕湖湿地公园、洧水公园等城市公园。昔日的郑风水韵再度呈现。

新郑好风光——

郑韩故城

新郑城区,一处处保存完好的古城墙随处可见。墙高十几米,周围绿树成荫,建有健身步道。登上城墙之顶,观看一城风景,市民游客漫步健身徜徉其间。

新郑,自两周期间郑国在此建都之后,城市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而其作为郑国、韩国都城更是长达539年,是当时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郑韩故城也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韩故城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包括城墙、城门等古迹。在古城南部的郑国墓葬区,数十米宽的郑国国君中字大墓宏大壮观,如今已建成车马博物馆。不远处的李家楼,1923年发掘出土一对莲鹤方壶,造型之美震惊世界,郭沫若先生称其为“东方最美青铜器”,是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

今年10月,新郑市作为郑韩故城所在地,将承办第四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暨第十二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联席会议。新郑市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准备,届时将全景展现故城发展成果以及新郑厚重历史底蕴。

新郑好风光——

红枣之乡

新郑是红枣之乡,新郑市孟庄镇现存大量古枣树,树龄长达数百年。在距今8000多年的新郑裴李岗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酒和枣核。如今的新郑,每年秋季举办红枣文化节,到新郑打枣品枣,是省会市民秋游优选。而集种植、加工、物流及电商平台为一体的红枣产业,已成为新郑的城市名片。

豪士面包、世通豆腐、金星啤酒、加加酱油、好想你红枣、白象方便面、达利园食品……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食品饮品,都产自新郑。目前,新郑作为省会周边食品生产基地,拥有占全国市场份额15%的枣制品、14%的酱油产品和10%的方便食品,拥有食品骨干企业126家,涵盖肉制品、乳制品、休闲食品等30多个产业链条。

围绕红枣产业,新郑培育发展壮大多样化全链条的食品产业。同时,新郑以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不断提升营商服务水平,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位居全省县市前列,一大批企业进入新郑,现代食品、电子信息、高端物流、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高端文旅等产业正在逐步壮大。

新郑好风光——

裴李岗遗址

距离郑州城区30公里,就是新郑市新村镇裴李岗村,也是举世瞩目的裴李岗遗址所在地。1977年春,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类型首次在这里被发现,弥补了仰韶文化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缺憾,被考古界命名为“裴李岗文化”载入史册。

裴李岗文化时间定位在8000至9300年之前,我们的祖先从北方的游牧民到中原地区定居下来,从事原始农业、手工业。裴李岗“中华农耕文明起源地”闻名中外。

如今的裴李岗村,李家祠堂、仿古民俗、农家餐厅、仿古文化广场,古文化元素随处可见。作为郑州市50个精品村之一,裴李岗村以“万年农耕起源地”为主线,建成民宿、村史馆、制陶中心、古法压榨坊、民俗文化馆等。村庄正借此发展旅游业,增加村民收入。

耕种、劳作、收获,在裴李岗,延续近万年的生活依然未变。而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却随着周边环境、时代背景不断转变,人们在变与不变之间,继续着平凡中的不凡。

新郑好风光——

白居易故里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白居易为官查看麦收之时,留下如是千古名句,至今仍然发人深省。白居易出生在新郑市城关乡东郭寺村的一户书香门第,居易之名出自《礼记》“君子居易以俟命”。白居易自幼聪明好学,出生数月就能识字,五六岁能做诗,曾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名作,闻名唐都长安。

新郑市城关乡东郭寺村,作为白居易的出生地,每年农历正月二十,白居易生日这天,新郑市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来自各地的白氏家族后人,与当地村民欢聚一堂,以诗词诵读、文艺演出、书法笔会等文化活动,传承这位伟大诗人的家国情怀,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去年中秋,“清廉新郑”白居易诗词诵读展演,在白居易故里举行。新郑市借助白居易的精神力量,以喜闻乐见、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廉洁思想入脑入心。

不仅白居易,新郑自古人杰地灵,孔子、子产、欧阳修、高拱等众多历史名人,都与这座古城有关。新郑市也正在发挥这些历史文化优势,不断丰富新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

新郑好风光——

具茨山下

具茨山又称始祖山,是轩辕黄帝活动的主要区域,也是新郑西南部最高的山脉。其主峰风后岭,远远望去,好似一尊黄帝像,伟岸挺拔,蔚为壮观,令人肃然起敬。

山顶始建于汉代的轩辕庙,大殿全由青石板砌成,石墙、石架、石顶、石门、石窗,内供轩辕黄帝坐像。千百年来,这里祭拜不断,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具茨山岩画,是具茨山又一个神奇所在。最早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以具茨山为中心,散落分布两千多处古人留下的各类图案,有岩画距今四千年以上。是中华文字的雏形?是上古时期人类与上天沟通的符号?是黄帝文化的一部分?一个个谜题,期待解答。

如今的具茨山,已经是国家级森林公园。2001年起的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新郑市在具茨山风后岭举办嫘祖文化节,2018年升格为中华父母节。黄帝在这里修德振兵、创造文字、肇造文明。嫘祖帮助黄帝平定天下、种桑养蚕、缫丝织帛、衣裳教化。黄帝与嫘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父母。

新郑好风光——

潩水古寨

古老的潩水河,从高大的寨墙下流过,亭台楼阁倒映其中。步入寨门,青石街道,村史展馆,仿古民居映入眼帘,一幅美丽的水乡画卷徐徐展开。这里是新郑南部观音寺镇潩水寨村,省会周边难得一见的中原水乡。观音寺镇南边与许昌长葛交接处的陉山,又是新郑古景——陉山夕照所在之处,春秋名相子产长眠此山。省会郑州城区金水河的命名,相传正是来自子产的清正廉洁。

潩水寨附近黄帝口,传说是轩辕黄帝出兵之处。这里曾是南来北往的古官道,居民在高地上建起古堡式寨墙,依靠交通优势逐步发展成大集镇。至今,村庄每年仍有四个古庙会。

紧邻潩水寨村的唐户村,是著名的唐户遗址所在地,唐户遗址被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里发掘出裴李岗、仰韶、龙山、汉、唐、宋、清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裴李岗文化时期房址灰坑窖穴众多,是目前已知的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居住基址。

新郑好风光——

大学之城

郑州地铁2号线,在新郑市龙湖镇驶出地面,途经龙湖、孟庄两个乡镇,驶向新郑薛店机场。新郑作为郑州机场所在地,成为省会周边唯一开通地铁的县市。

近年来,新郑在黄帝故里文化源泉的滋养中,包容接纳、厚往薄来,凭借独有的人文区位优势,迅速发展成郑州南部高校云集之地。紧邻郑州的新郑市龙湖镇,也从数万人的小乡镇,发展成常住人口近70万、众多高校云集的“大学城”。

对于一座城市,高等学校、是文化高地,是活力之源,也是城市景观。新郑新区,轩辕湖畔,一座现代化高校矗立其间,体育场、教学楼、广场、宿舍楼成为城市风景的一部分,宽阔的水面从校园穿过,碧波荡漾为学校带来灵动之美,更是师生休闲的好去处。目前,新郑市辖区拥有24所大中专院校,在校师生近30万人,是全省拥有大中专院校最多的县级市。

新郑好风光——

黄帝千古情

给我一天,还你千年。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位于新郑市龙湖镇的黄帝千古情文化旅游景区异常火爆,利用先进声、光、电科技手段实景演出的《黄帝千古情》以及推出的古风国潮演艺秀、端午游园会等,让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新时代文旅魅力。

近年来,新郑市深入开展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行动,高端文旅等新兴产业在新郑加速崛起。

《黄帝千古情》实景演出,被誉为“一生必看的演出”。演出所在的黄帝千古情景区,以弘扬黄帝文化为己任,依托中原深厚文化积淀,深度挖掘以黄帝文化、黄河文化等为代表的人文历史,跨越时空,打造一台标志性演出,与享誉世界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黄帝文化论坛交相辉映。

记者手记

言难尽意,纸短情长。盘点新郑好风光,总有说不完道不尽之感。转念一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自然具备无尽力量,而备受历史文化眷顾的新郑,风光之好,自然无尽。尤其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郑全市上下正在按照“六个勇”工作要求,以“三标”活动为抓手,聚焦“全国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一流现代化临空名市”这一新的城市发展愿景,锚定“过百超千”发展目标,以先进为榜样,学先进、比先进、争当先进,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凝心聚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再上台阶。

本版文字图片由新郑市委宣传部、新郑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