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41版:一座城市的发展调研报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厚重商都绽异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重地
厚重商都绽异彩
2023年4月22日,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郑州新郑隆重举行,海内外华夏儿女循着祖先的足迹,再次汇聚黄帝故里,共拜始祖轩辕黄帝,祈福祖国繁荣昌盛。 郑报全媒体记者 黄余洋 摄
杜岭方鼎雕塑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郑州商都遗址公园城墙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本报记者 成燕

炎炎夏日,站在巍然矗立的郑州商代城墙遗址上,对商城遗址这张郑州的“千年历史文化名片”,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穿越历史云烟,如今,古老的城墙依然在叙说着往事越千年的沧桑故事,厚重的黄土依然覆盖着3600年的商都威严。在郑州加快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征程中,商城遗址愈发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既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也是激励中华儿女赓续文明、接续奋斗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郑州市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行动,锚定“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目标定位,充分挖掘利用好郑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构建“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文明展示体系,全力打造“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奏响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强音。

赓续中华历史文脉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朝着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目标 ,古都郑州一直在砥砺奋进,破浪前行。

5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举行。来自全国考古文博机构、高等院校等1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绿城,围绕“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碰撞出一个个闪耀着历史光芒的睿智火花。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研究,一直是百年来中国考古学最为关注的话题。论坛期间,围绕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及全国考古发现新成果、新思考,十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汇报,课题涉及山东、河北、安徽、甘肃、山西、陕西、河南等我国广大地区,不仅深化了我们对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认识,更激励我国考古工作者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推动中国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古都郑州位居中华民族腹心重地,处天地之中。在华夏历史文明起源发展中,以郑州为中心的嵩山地区孕育了连绵不断、传承有序的历史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告诉记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郑州地区考古重大发现层出不穷,如新郑裴李岗遗址、郑州商城、郑韩故城,以及近年来获得十大考古发现的唐户遗址、东赵遗址、望京楼遗址、双槐树遗址等,这些重要考古发现不断更新我们对中华早期文明的原有认识,为重构中国上古史,深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书写了中国考古史的灿烂篇章。

当前,中华文明主题乐园项目前期谋划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据王巍介绍,该项目已初步选址荥阳,未来将通过高科技手段打造大型沉浸式文化演绎场景,生动讲好“中国故事”。

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5月13日,参加第三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的众多专家学者走进郑州商都书院街贵族墓地考古项目现场,穿越时空隧道,实地感受商代王都曾经的灿烂与辉煌。在该考古工地,大家认真参观遗址发掘现场,并走进展厅欣赏此次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据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黄富成介绍,该墓地是一处中商早期具有“兆域”性质的贵族墓地,对于晚商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兆域制度、贵族丧葬体系具明确的开创性。其中M2出土的金覆面堪称夏、商考古中的首次发现,为三星堆黄金面具来源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

郑州是一座被考古发现的文明古都,也是一座被考古激活的文博之城。5月20日至21日,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考古遗产保护利用研究会在郑州举行。会上,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揭牌。

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将秘书处设在郑州,是对郑州文物考古工作的充分肯定。未来,郑州市将加强与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的沟通协作,围绕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目标定位,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让公众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生动讲好厚重“郑州故事”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续传承的“基因密码”。

6月10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南主场活动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举行,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商文化研究中心也正式揭牌。活动现场,非遗展演、文创产品展示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

同时,我市还策划推出商都遗址文物主题游、“商都讲坛”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启商都文化全新的发展篇章。

“黄河流域中游的史前与夏商周及秦汉唐宋时代考古发现说明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根与魂就在大中原地区。” 当日,走进位于该博物院一楼的报告厅,“商都讲坛”首场讲座正在精彩进行。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围绕《黄帝、黄河文化的“中”与“中和”文化基因》主题,为大家深入阐释厚重的黄帝、黄河文化内涵。他认为,黄河文化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国家文化,而非区域文化与时代文化。黄河文化的“根文化”核心理念是“中”及其渐次发展形成的“中和”理念。因此可以说,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始于此、长于此,中华大地“和”于此。

如何让丰富多彩的古都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如何吸引更多游客走进郑州、品味古都?

今年3月底,由市政府主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郑东新区管委会承办的2023郑州文旅促消费暨“YOU(游)·乐享郑州”系列活动启动。该系列活动丰富多彩,包括百项文旅优惠举措、千场文艺展演活动、七大主题线路、七条乡村文旅公交专线。

“我们诚邀四海宾朋来郑州看中岳嵩山、听黄河故事、拜人文始祖、访河洛古国、享美好生活,感受古都郑州的独特魅力。” 启动仪式上,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向海内外游客发出盛情邀请。此次,郑州推出“文博郑州 古都郑州宝藏游”“风情郑州 生态郑州黄河游”“花开郑州 乐享郑州赏花游”“寻味郑州 味蕾郑州美食游”“现代郑州 活力郑州欢乐游”“郊野郑州 山水郑州休闲游”“研学郑州 读懂郑州文化游”七条主题线路,带您感受“ 山·河·祖·国”。

借助数字技术,博物馆里古老的文物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海量文化资源上“线”入“云”,让精彩文化生活“一键直达”“触手可及”;数字艺术、线上演播等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赋予文化产业无限想象空间……身处信息化时代,不少市民发现,搭上数字文化建设快车,郑州文化和旅游领域呈现出蓬勃生机。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由市文广旅局、中牟县政府联办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郑州文旅消费季活动在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启动。该活动融合当下新潮元素,推出系列惠民措施和文旅促消费活动。以“畅游一夏、郑在等你”为主题的河南省首届青年时尚文化嘉年华活动围绕“惠游郑州、夜游郑州、学游郑州、潮玩郑州、文娱郑州、寻味郑州”六大板块,发布郑州文旅促消费措施和夏季文旅促消费活动,释放消费潜能。不少市民表示, 这些活动吸引大家利用节假日走进古都郑州各大景区、博物馆、大遗址, 深入感受古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中书写。

未来 ,郑州市将进一步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行动,高标准谋划推进中华文明主题乐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申办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举办好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中国诗歌节、黄河文化月等重大文化活动,全力打造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走进古都郑州,感受这座大都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