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42版:一座城市的发展调研报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城排闼送青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绿意盎然
一城排闼送青来
南水北调干渠
北龙湖金融岛水清天蓝
宇通氢能驱动燃料电池城市客车
北龙湖的初秋

本报记者 裴其娟

5月24日,郑州龙湖湿地公园疣鼻天鹅数量已增至68只、实现三代同堂的报道,登上了央视新闻·正直播。6月2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首批省级美丽河湖名单,贾鲁河郑州段上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绿色发展,才是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郑州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

绿色低碳助企转型

经济发展提速提质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上半年,随着签约重塑科技、亿华通、中广核等项目,投资覆盖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制氢、加氢站建设运营、储氢瓶、氢能装备、车辆示范等企业,郑州市已初步形成了拥有整车、燃料电池、零部件、加氢装备等领域优势企业的产业链,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显著提升。

“推进绿色环保产业产品制造与应用服务协同发展,推动企业由绿色环保产品制造商向绿色环保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环保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基地。”“十四五”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基地的愿景,正在古老商都的大地变成生动实践。

经开区成功获评河南省碳达峰试点园区,高新区光机电产业园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入运营,华润登封电厂引热入郑长输管网工程开工,温室气体排放测量联合实验室揭牌,郑煤机集团着力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的绿色制造工厂……减污降碳、绿色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不断优化减排措施,开展能源、有色、化工、建材耐材、汽车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有效促进了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力保天蓝地绿水清

5月22日至24日,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副主任陈和东、地下水部副主任刘伟江一行4人到郑州市调研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情况时,对郑州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总原则,科学谋划、系统部署、强力推进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2023年以来,郑州市坚持控尘、控煤、控车、控油、控烧、控排“六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三大战役”有序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国内先行区试点创建有声有色,高排放燃油燃气渣土车、混凝土搅拌车和气电混动公交车加快淘汰;实施轻型车和重型车国6b排放标准。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小微企业收集、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医疗废物处置监管,常态化医疗废物收运处置率达到100%;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积极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确保河流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市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确保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保障南水北调“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有效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地下水国考区域点位水质保持稳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断提升,整治村庄有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建成投用智慧环保平台,实现污染防治挂图作战,促进了“监控数字化、决策科学化、作战协同化”能力大幅提升。对全市生态环境系统3000余用户统一身份认证,汇聚各环境治理相关平台数据,共接入数据70亿余条并实现共享融合。已接入多类污染源监测监控数据累积4亿余条,接入污染源在线企业1067家(涉气、涉水),视频卡口1081个点位,商砼车5217辆,渣土车6422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点位294个。对发现污染源异常超标线索,以短信形式同步发送给执法人员和企业环保负责人,企业如果未在第一时间整改到位,系统会继续推送信息给执法部门调查处理。目前已推送预警提醒信息4000余条。建立全市560万辆机动车基础信息库,对超标排放车辆车主自动发送短信,告知其开展治理,已累计发送提醒短信76785条。

全力推动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实行“通报、督办、提醒、约谈、追责”五步工作法,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23年4月底,57项整改任务已经完成45项,其他12项正在推进。督察期间358个群众举报件,已完成352件,剩余6件共反映3个问题,已列入整改方案。

推进“三城三区”建设 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食品包塑料包装减量化、PET瓶轻量化和无色化技术、快递包裹回收利用、国家级“绿色工厂”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回收利用产业集群……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郑州市统筹开展“无废城市”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聚焦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固废、危险废物等五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难点和痛点,多点发力,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无废城市”建设新模式。正在积极推进26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助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提高危险废物处置利用水平,推进“无废学校”“无废机关”“无废小区”等10余类200个以上“无废细胞”创建。

1月18日,全国土壤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在总结2022年度试验区建设工作时,对郑州市开展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探索、推动南水北调沿线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郑州市“黄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协同防治的重点区划定方法”。4 月13 日至16 日在生态环境部土壤司在重庆举办的2023 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上,郑州市作典型发言。

以推进“三城三区”建设为抓手,全方位开展全民生态文明实践,“十四五”国家“无废城市”、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国家碳监测试点城市建设如火如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积极推动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加快创造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郑州经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郑州样板”,构建科学精准、系统规范、协同创新、水土联治的土壤污染防治“郑州模式”,形成地下水污染治理“分区管理、重点管控、分类防治”的“郑州示范”,以生态环境改善助推郑州高质量发展。

“当前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书杰在调研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说,需要进一步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定责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以法律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

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23年5月省辖市(示范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显示,我市地下水质量达标情况还不如人意。郑州市PM2.5专家组分析指出,随着建筑工地施工大量恢复,城区扬尘污染出现反弹,一些企业仍存在超标排放问题,导致夏季臭氧治理压力增大,空气质量改善形势较为严峻。

面对新征程面临的新挑战,郑州市将强化使命担当,实干奋斗,更加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着力做好统筹文章,打好攻坚硬仗,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绿色发展之路,开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本版图片均为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