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47版:一座城市的发展调研报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万家忧乐系心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民生福祉
万家忧乐系心头
“2023年河南省旅游人才交流大会”在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举行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供图
日间手术缓解住院难
智慧医疗提升就医体验
健康扶贫下乡义诊

本报记者 王红 汪辉

增进民生福祉,是一座幸福之城最好的注解。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惠民生、暖民心”,让基本公共服务更为优质均衡,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富足,民生保障底线兜得更牢更实,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就业优先 夯实民生之本

炎炎夏日,又是一年毕业季,众多高校毕业生告别“象牙塔”正式步入社会。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难免需要奔波求职。与之相对应的,找工作住在哪儿,成为很多人面临的实际问题。

而在这个夏天,覆盖全市的郑州青年人才驿站成为不少年轻人来郑就业、创业免费落脚的“第一站”。

6月2日17时,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宋青抵达郑州高新区青年人才驿站·高新宜居郑州大学店,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她几分钟就顺利办完了入住手续。

“人才驿站真贴心,处处干净整洁,生活用品样样俱全,免费提供7天住宿,确实帮了大忙。郑州对青年的友好是认真的。”洗去一路风尘,暂时安顿下来的宋青异常感慨:“这次来郑州我是为了参加教师招聘考试,起初听说人才驿站,我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网上提交了入住申请,没想到很快就通过了审核。实地来到这里,更觉得令人感动,郑州能为我们这些奔波求职的年轻人想得如此周到,不由得不让人对这座城市心生好感,这次也格外希望能成功入职,留在这里就业安家。”

安居才能乐业。据介绍,今年3月31日,郑州青年人才驿站正式启动运营,解决青年人才临时性、过渡性住宿困难,为他们来郑创业就业提供免费落脚的“第一站”。尤其是为郑州市以外高校来郑创新创业、就业求职的人才解决临时性、过渡性住宿困难,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

事实上,近年来,郑州诚邀八方人才来郑留郑创新创业,不断出台多项扶持政策,通过多渠道开拓就业岗位、发放青年人才生活补贴,建设人才公寓等系列措施,努力让青年人才来得了、住得下、留得住。统计显示,截至5月底,今年全市已吸引高校毕业生10.65万人来郑就业创业。

协同发力 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

医疗保障,关系千家万户的健康平安。如何能实实在在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如何能让参保人享受到更便捷、更贴心的医保服务……郑州从一个个和百姓利益紧密相关的“小切口”入手,开出优化服务、便民惠民“大处方”。

6月25日,市民周国华端坐在家里,短短几分钟就为父母二人都办好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全程“掌上”操作,快速便捷。

据了解,周先生因为工作关系,7月起需要长期外派在湖北工作,考虑到父母年迈,为了便于照顾,周国华计划带老人一同赴任。周先生表示:“根据两位老人的身体情况,异地就医不可避免。我原本想着给老人办理异地就医手续肯定很麻烦,没想到一个咨询电话就省去了麻烦,整个备案手续手机就能操作,实在太方便了!”

长久以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基本医保参保群众享受医保待遇时,最直接、最现实、最期盼的事情之一。

民之所盼,我之所应。多年来,郑州积极响应群众就医需求,持续完善医保政策和服务,不断深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改革,优化完善异地就医经办流程,让群众在异地“能看病”“看好病”。统计显示,截至目前,郑州市共开通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药机构共3923家。

在此基础上,今年1月1日起,郑州市全面取消基本医疗保险省内异地就医备案,实行“省内就医无异地”,切实保障我市参保人员享受方便、快捷的省内异地就医购药直接结算服务。同时,随着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新政策落地实施,进一步拓宽了跨省异地就医备案人员范围、增加了备案类型、丰富了备案渠道、优化了备案流程,参保人员办理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更加便捷。今年1~5月,全市新增跨省异地就医备案3.57万人次,异地就医购药直接结算130.32万人次,医保基金结算3.49亿元。

事实上,在郑州,“医保惠民”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项又一项脚踏实地的民生政策:启动实施门诊共济保障制度,把参保人员门诊医药费用纳入医保统筹报销范围;打造医保便民“15分钟服务圈”;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疗服务动态价格调整机制,逐步降低检查费用……

统计显示,去年郑州已全面实现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完成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11批次298类,其中髋关节耗材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耗材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门诊特定药品数量增加到214种,保障慢性病人员用药需求;37家药店纳入“双通道”药店管理,实现国家谈判药品“双通道”供应,切实降低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

不只是医保领域,全市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拓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健全。数据显示,仅今年一季度,郑州市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87.63亿元,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9.23 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6.98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4.6 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1.10亿元……

补齐短板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前行路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郑州始终在努力。

每天早上,家住纪元路融创城的年轻妈妈冯娟都会在上班前把女儿昕悦送入惠济区新城街道金杯社区托育中心。2岁6个月的昕悦,却已经有了3个月的“托龄”。把孩子放在托育中心,冯娟觉得十分安心:“这里环境好,老师专业,收费也合理,实实在在缓解了我们双职工家庭的育儿压力。”

冯娟的安心,只是政府为民解忧的一个小小缩影。近年来,在郑州持续提升托育服务能力,尤其是从今年起,提升普惠托育服务能力被列入各区县(市)年度重点任务,照顾0到3岁幼儿的托育中心在各个社区开始加速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社区建起了托育中心。统计显示,目前全市现有托育机构529家、托位3.73万个,郑州也因此被国家卫健委评为国家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一老一小”是民生保障重点,关系千家万户。在逐渐解决“一小”难题的同时,郑州不断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通过实施居家社区养老“百千万”温暖工程、机构养老“百家十品”提升工程,不断增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总量,改善养老基础设施条件。计划到2025年底前,实现城市“一刻钟”、农村“1000米”居家养老服务圈,实现居家养老、老年餐桌、日间照料集约融合;全市养老床位总量达到7.2万张,养老护理型床位占比60%以上。

教育是民生之基。为促进教育公平,均衡教育资源,郑州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学位供给,从2010年起,市政府连续14年将市区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工作列入“十大民生实事”。仅在2022年,全年新投用公办园76所;市区新建中小学校22所,投入使用中小学25所;开工建设10所高中学校。按照计划,今年我市还将计划投用中小学22所。据测算,我市今年有望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约5.3万个。

一个社会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仅2022年,郑州先后筹措发放9904.01万元,保障困难群众25.02万人次;为全市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6.31万名困难群众发放冬季取暖补贴1200余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1300余万元;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50元;发放孤、老、残、幼等特殊困难群体救助补助资金8.92亿元,保障困难群体35.05万人,彰显“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政策合力。

“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前进方向。郑州将在奔跑的路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聚力而行。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通讯员 林昆 摄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