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夏天的雨
河洛银条
诗酒共华年(国画) 王 冲
《故宫文物南迁》:重构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祸从口出
连 载
走不出的乡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故宫文物南迁》:重构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 秦雪莹

从《故宫的古物之美》中的器物文明到《故宫六百年》的全面抒写,从《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的另辟蹊径到《故宫艺术史》的宏大架构,祝勇用长达几百万字的主题书写构建起了一座“纸上的故宫”,试图以此完成一个文化学者以当代视角对古老文明进行的独特解码与重述。经过几十年的写作摸索,祝勇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非虚构写作技艺和经验,达到一个成熟的艺术境界。全系列累计销售突破50万册,可以说是近年来一套现象级的文化读本。这一次,祝勇的故宫书写,进入到一个深水区:这座宫殿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也最为可歌可泣的一段历程——抗战时期发生的国宝南迁。

在写作进行的两年中,除了在故宫博物院爬梳史料、考稽典章,祝勇还先后去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辽宁省博物馆、重庆市档案馆、上海市图书馆等地查找档案资料;采访参与南迁的故宫人员的后辈,如马衡院长之孙马思猛先生、梁廷炜先生之孙梁金生先生、庄尚严先生之子庄灵先生等;随同故宫博物院领导多次前往重庆市南岸区、巴南区和四川省乐山市、成都市等地进行调研,又率纪录片剧组前往南京、上海、西安、宝鸡、贵阳、安顺等文物南迁途经的城市乡村进行田野调查,试图在文字中和影像中重构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在祝勇的笔下,既有“四库全书”“快雪时晴帖”“陈仓石鼓”等故宫珍宝的前世今生,也有波澜壮阔的“故宫盗宝案”、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中国文物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武庙大火等大事件的跌宕起伏,这就使得《故宫文物南迁》不仅仅拥有非虚构文学的扎实厚重,同样也有小说散文的趣味盎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