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记者 刘地 人物名片 任红军,高级工程师、郑州大学硕士生导师、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从事多门类传感技术、探测器及系统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是我国知名的气体传感器研究及应用专家,也是我国气体传感器研发生产的开创者之一。 可充电的智慧灯杆,拥有“感知器官”的公厕,24小时实时监测的窨井……走进郑州高新区,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智慧生活带来的便利,而开启智慧生活的“密钥”,正是作为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基础的传感器。 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任红军带领汉威从零做起,从核心器件气体传感器延伸到下游的仪器仪表、系统集成,慢慢形成了“以传感器为核心,涵盖智能仪器仪表、云端技术、软件”的完整物联网产业链,长期保持国内气体传感器与仪器仪表的龙头地位。问及其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任红军表示:“这么多年的发展,汉威做对了两件事,一是选择传感器这个赛道,二是沿着传感器产业链进行持续性的技术创新和版图拓展。” 从“0”到“1”,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任何成功都非一朝一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那是个家电、MP3、MP4等电子产品跑马圈地的时代,但是汉威没有赶这个潮流,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了传感器。”任红军告诉记者,1998年9月,他创办了河南汉威电子有限公司,也就是汉威科技集团的前身。 “当时的汉威可谓一穷二白,员工只有个位数,办公地点则是一间租来的破旧厂房。但既然选择出来创业,大家心中都憋着一股劲。”任红军介绍说,当时,气体传感器的一些先进技术还掌握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手中,卖给我国的产品价格昂贵,在一些细节上并不能很好地匹配国内市场需求。汉威就抓住这个突破口,沿着传感器产业链走上了一条依靠自主创新、研发生产的道路。 从1998年到2003年,汉威在5年时间里从一颗传感器做到了全系列传感器,从年营收30万元做到了年营收近千万元,从无名小厂做到了国内气体传感器行业第一名。再后来,汉威沿着传感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扩展到仪器仪表领域。 2008年,汉威已经实现了半导体、催化燃烧、电化学、红外光学四大门类传感器的技术工艺国产化和批量生产,(下转二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