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8版:浩荡东风鼓满帆 上一版3
南站片区“点睛之笔”
因新而兴 生机勃发
为智慧农业提供解决方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因新而兴 生机勃发
中科新兴实验室内景

坐标金城大道鸿典路交叉口北行约一公里,寻常巷陌,郁郁葱葱之间,掩映着一处静谧优雅的小院。“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便是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远离主城区却亲近新产业,作为引领中原地区新产业的“开拓者”,2016年8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联手郑州市政府、金水区政府,三方共建的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乃是当今勇立潮头前沿科研事业单位。大厅正前方竖起的最抢眼的两句话“引领过程工程科学前沿,开创绿色制造变革技术”,彰显着新起航的研究院的志向使命和责任担当。的确,研究院项目是政府投资的省市区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在集聚高端人才、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于无声处听惊雷”。研究院立足郑州,面向河南及国家绿色低碳发展需求,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绿色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科研布局,开展战略性、先导性、前瞻性重大技术攻关及工程化研究,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及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引领绿色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起步即冲刺。研究院项目位于郑州市金水区科教园区内,拟建筑设施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涵盖科研办公、标准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多个功能室,可满足1000人科研、办公需求。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如今,走过七年创业之路的研究院已是鲜花怒放,硕果满枝:

——高效运转的体制机制打通高质量发展“管道”。研究院通过建立灵活引人用人机制,多渠道搭建各类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业已打通“基础—应用—产业化”的贯通式研发链条,为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打造支撑地方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研发平台。作为省政府命名的首批“河南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与河南大学共同牵头成立“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目前共获批河南省低碳能源技术中试基地等省级平台11个、市级平台10个;与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及实验室9个。

——构建需求驱动、协同攻关的高效科研模式。聚焦国家重大战略,聚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优势科研力量,研究院在CO2转化利用、新一代规模储能领域,获批国家级变革性课题10项;以技术开发、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加速成果转化,覆盖河南省18地市及周边省市,助力河南能源集团、宇通客车等300余家企业突破关键技术难题,落地转化项目78项,在郑转化15项,累计为企业创造产值超40亿元。

——搭建研发—工程—产业化的人才梯队。迄今已累计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20余名,形成了由院士领衔,汇聚杰青、优青等高层次人才带领的300余人高水平研发队伍。研究院积极实行科教融合战略,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获批“郑州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希望永远在未来,未来属于奋进者。生机勃发的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一直走在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大道上:

——组建国际一流的研发团队。未来,研究院将持续引进院士、杰青等学科带头人5~10名,丰富研发团队力量,形成高层次人才引领的1000人高水平研发队伍。同时借力借智正在完善中的博士后工作体系,增强引才爆发力,释放大能量。

——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围绕“双碳”目标,组织开展战略性、先导性、前瞻性重大变革性技术攻关,突破氢能“产—储—用”、光学级PC高清镜头材料、PMMA风电叶片、MW级钙钛矿光伏发电、CO2捕集及利用新技术等方面“卡脖子”技术“瓶颈”。

——争创低碳工业过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锚定国内顶尖、国际领先的智慧能源创新高地与研发中心,打造风光电、氢能、储能、生物质能的“产—储—用”创新链条,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孵化新能源产业。

党贺喜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