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全面提升郑州能级品质的着力点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意蕴
文化对公共治理的三重作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面提升郑州能级品质的着力点

郭丽莎

郑州作为正在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品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人民城市”的必然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动城市能级品质提升。

一、规划引领,“绘”出高品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郑州应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发展实际,科学做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1.突出城市规划的实效性与前瞻性。一方面,要坚决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减量增效”的发展要求,根据现有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编制城市规划,更好体现集约、高效原则,避免“摊大饼”式盲目扩张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考虑到郑州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需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的发展需要,要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政策支持的基础上,以前瞻性眼光进行一定程度的超前规划,体现“留白”的智慧,为未来留足发展空间。

2.体现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连续性。城市规划的落实涉及多部门、多行业,需动用大量的人、财、物。任何一处规划的调整都可能造成大范围的工作重置和资源浪费,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因此,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原则,在规划的编制、审议、审批等各环节体现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规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推动“多规合一”,构建规划政策体系。一是按照“一套机制、一个平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强化空间管控能力,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加快推进新一轮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出台。二是做好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和年度专项方案,及时出台关键环节专项政策并建立重大项目库。

二、创新驱动,“创”出高品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郑州作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领头羊,必须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全国创新高地。

1.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要通过各类媒体加强对郑州建设全国创新高地的宣传和政策解读,对做出重大创新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嘉奖,切实营造崇尚创新、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城市氛围,凝聚起更广泛的社会共识和创新力量。

2.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归根到底是人的智力活动,没有人才一切创新都无从谈起。必须将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作为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构建青年友好型城市,创新和完善郑州人才政策,加强政策宣传、紧盯政策落实、简化申办流程,切实让符合条件的人才知政策、享政策。要加强教育投入,既要持续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更要加强高校建设,鼓励和支持本地高校定向引进学科领军人才,与国内外一流高校、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和校企合作,提升产学研一体化水平。

3.搭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要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国家级科研院所布局郑州,大力推进省实验室建设,将重建重振省科学院与中原科技城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三合一”融合推进。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资金、人才、制度供给,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全面扫清不利于投资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

4.打造创新集群。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食品、航空物流等主导产业,抢滩布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未来产业。要“延链、补链、强链”,瞄准头部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大企业、大项目的落地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在郑州加速融合,力争在上市公司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上实现新突破。

三、有机更新,“焕”出高品质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是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城市风貌、优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韧性的科学手段。

1.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市民居住品质。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针对老旧小区楼房外立面刷新、加装电梯、增加停车位、小区绿化等群众关心的问题,整合政府、居民、企业等多方力量,在充分听取规划部门、群众和相关投资、设计公司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实现“一小区一方案”,使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通过建立小区志愿服务队、搭建小区议事平台等,将老旧小区改造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实现内涵式发展和人居环境提升。

2.加快郑州特色文化街区建设。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像珍爱生命一样珍爱郑州历史文化遗产,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加快二七德化商业步行街和商都历史文化片区的改造提升,打造管城回民小吃街,完善城隍庙、文庙周边文旅配套设施,让历史文化片区成为郑州人的重要文化活动空间和消费场所。

3.推动郑州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提升二砂文创产业园区品质效益,加快国棉三厂文创园区建设,扶持瑞光、良库、油化厂等文创园区良性发展,鼓励园区企业将其文创产品与黄河文化、中原文化、郑州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有品位、有情调、有市场的文创空间。

4.推进沿黄公共空间品质提升。依托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在确保黄河安澜的基础上,把黄河沿岸建设成为服务于市民健身休闲、观光旅游的公共空间和生活岸线,让黄河成为生态之河、文化之河、时尚之河、休闲之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四、精细管理,“绣”出高品质

1.优化城市交通。一是打通城市断头路,加强道路维护,对交通指示牌加以规范,设计具有郑州特色的路牌和指引牌,全面提升道路建设品质和美观度。二是通过盘活闲置用地、加强立体停车场建设等举措增加停车位,完善智慧停车系统建设运营,鼓励商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与附近居民小区实行车位资源错时共享,加强机动车违停整治,着力解决停车难、乱停车问题。三是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班次,构建“零距离”换乘的多式联运公交系统,倡导绿色出行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市域公共交通的通达性和便利性。

2.美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现象,推进电线电缆“入地”。加快垃圾分拣中心建设,提升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处理能力。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严格控制树木迁移砍伐,推动绿化空间由平面向立体、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推进各类公园、街头游园建设,提高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彰显郑州绿城风采。

3.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推动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走深、走实。优化网格体制机制建设,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持续提升基层行政执行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矛盾化解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

五、以文化城,“塑”出高品质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魅力和竞争力所在。当前,郑州强化城市文化内核,提升文化软实力迫在眉睫。

1.加强郑州考古和历史研究。要依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丰富研究成果,通过实施兴文化工程、城市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深化对郑州地区早期文明的研究阐释,突出郑州在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国家起源、都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要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宣传,讲好“郑州故事”。

2.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再上新台阶。要坚持“项目为王”,以黄河国家博物馆、中华文明主题乐园、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郑州旅游集散中心、郑州海昌海洋公园等重点文旅项目为引领,不断拓展郑州文旅版图。要“串珠成链”,以“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带打造为主线,进一步加强郑州与其他地市的文旅联动。要“科技赋能”“创意激活”,积极打造数字博物馆,大力发展数字文创,丰富沉浸式文旅项目,抢滩“元宇宙+文旅”,打造虚实结合的多样化文旅场景。

3.打造市民休闲消费新场所。要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休闲旅游街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外摆经济,提升城市时尚度和文化消费活跃度。

4.加强宣传推介,全面提升城市形象。要积极举办或承办各类文化节会、展览、论坛和演艺活动,搭建文化交流平台。要“外援助力”,充分利用“名人效应”,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演员和网络红人齐聚郑州,同讲“郑州故事”。要“顺势而为”,开辟互联网宣传阵地,利用好微信、抖音、B站、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以视频、微电影、歌舞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郑州。要“气氛热烈”,充分利用城市文化墙、公交站、地铁站、建筑外墙、街头雕塑等载体进行郑州文化的集中展示,营造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 (作者单位:郑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