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王战龙 郑州的变化你看见了吗? 她变得愈加青翠了,花木扶疏的公园、碧水如练的河流,与在这座城市寻梦的年轻人,一静一动,让我们看到了一座城市的青绿和朝气。 她变得更加温暖了,焕新的老旧小区,风在摇它的叶子,草在结它的种子,一扇扇窗户里透出的是灯火可亲家人闲坐的人间烟火。 她变得越来越多彩了,长寿山漫山遍野的红叶,黄河畔长河落日的鱼塘,城市里秋高气爽的明媚,一幅绚烂多姿的诗画长卷缓缓展开。 城市更新,正在丰富着郑州的城市底色,书写着这座城市的璀璨未来,微小的变化镌刻在街角的公园、在华丽转身的老厂区、在日日向新的老街巷,在这座城市你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任何风景里。 旧建筑和新思想的碰撞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出地铁五号线沙口路站,高耸入云的建筑上,“郑州记忆”几个大字闪耀在夜空,年轻人如潮水般涌向了这里。 始建于1952年的郑州油脂化学厂是我国“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65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生产的“中州牌”肥皂、“福乐尔”香皂风靡一时。 在展馆内,沿着脚下的“肥皂路线图”,我们穿越岁月的长河,依稀可以看见当年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一块块香皂从这里走出车间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闻到这肥皂味,曾经的记忆一下就跳到脑子里了。” 作为油脂化学厂二代,杨广从小就听父母讲述油化厂的光辉岁月,每天放学后就和小伙伴在厂子里玩,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见证着他的少年时光。 在园区,老旧的厂房、烟囱、水塔、储皂罐等,犹如一串串不可复制的文化符号,诉说着一座城市辉煌的过往,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变迁,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和乡愁。 (下转二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