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 加强任务落实强化跟踪问效
全面深化财政管理改革
多措并举惠及民生福祉
统筹推进城乡国土绿化
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之城
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 党的全面领导
奋力打造“全国重地”
贡献“郑州文物”力量
加快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2023年河南省 职业技能竞赛启动
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8月24日,郑州市召开市防震抗震(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暨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总结2022年防震减灾工作,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

会议指出,2022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各区县(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市两级党委、政府工作安排,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防震减灾基础不断夯实,郑州地震台网系统稳定运行,台站数量稳步增加,地震应急响应高效有序;重大项目推进顺利,完成了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台站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建成市级预警信息服务中心,实现与省预警中心的互联互通,郑州市综合应急救援保障基地建成并挂牌运行;重点任务有效落实,高标准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新增地震应急避难场所60余处。

会议要求,要坚持目标导向,扎实做好防震减灾重点工作。

——聚焦重点项目,推进郑州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落实。做好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尤其是标志性建设、控制性工程,明确完成时间,有序推进美好愿景向发展实景落实落地。

——围绕重点业务,提升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地震7度重点监视防御区涉及的14个区县(市)要加强测震、地球物理观测站点建设和台网运维管理,完善地震监测网络布局,提升台网监控能力,尽早实现测震站间距小于30千米的国家要求。强化震情会商研判和异常跟踪核实,完善震情会商机制和地震会商技术系统,构建地震预测评价体系,力争做到中期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短临预报有所突破。扎实推进地震预警终端安装,建立完善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拓宽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打通地震预警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法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做到保护执法全覆盖和常态化。

——突出重点领域,夯实震灾风险防范基础。围绕“地下清楚、地上结实、公众明白”的工作目标,对标对表、查漏补缺。一是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为契机,实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摸清城乡住宅、学校、医院、电力、通信、水利、交通、油气管网、危险化学品厂(库)等重要设施抗震设防底数,建立隐患问题整改清单,形成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的工作闭环。二是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防震减灾、住建、交通、水利、工信、能源、卫健、教体等行业主管要密切协同,健全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机制。三是积极推广减隔震新技术、新材料在建设工程上的应用,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行业监管,有效管控各类建设工程地震灾害风险。四是统筹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加固改造工程,逐步消减城乡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老旧房屋设施。五是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构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新格局。六是持续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六进”活动,发挥主流媒体和网络等新媒体作用,围绕全国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紧盯重点地区,落实应急防范应对措施。一是按照省指挥部要求,在地震重防区推进地震灾害损失精细化预评估工作。二是及时修订完善本级本部门地震应急预案,切实提升预案的针对性、实战性,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演练磨合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是按照构建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要求,前置应急救援队伍,切实把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到乡镇,并对标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加大先进、特种、专用救援装备配备力度。四是加快应急物资储备建设,着力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支撑的五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加快形成高效畅通的救灾物资储备调运管理机制。五是积极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各区县(市)要加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力度,科学合理设计空间布局和功能设施,建设集应急指挥、应急演练、物资储备、人员安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全面提升郑州市应急避险能力。六是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和信息报送能力。七是优化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和会商技术系统,推动实现震后响应快速、资料产出精准、服务决策高效,全面提升抗震救灾全过程业务支撑能力。

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底线思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地震安全服务保障水平,以高水平地震安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郑州实践提供坚实可靠的地震安全保障。

王战龙 贾辉 王家岭 王麟 黄高山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