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导读
科技创新不断刷新“成绩单”
第五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
河南省系列同期活动举行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首批
四个转化项目落地签约
郑州将打造“四新”一流国资国企
本周晴好为主
秋高气爽宜人
熟悉的“郑马”回来了
天地之中 华夏之源 功夫郑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重大项目落地催生新动能 科技人才集聚迸发新活力
科技创新不断刷新“成绩单”
第三篇章:抓创新 强功能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上篇

本报记者 覃岩峰 通讯员 刘顓闻

初秋时节,龙湖旖旎多姿、水光潋滟,走进位于中原科技城创新孵化基地的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人形机器人、安防巡逻机器人等产品在展厅内整齐摆放,让人近距离感受人工智能时代的无所不能。

距离龙湖不远处的智慧岛,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大学生走进省科学院,探访其在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三合一”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基因”。今年以来,中原科技城扎实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锚定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目标,推动“三合一”融合、招商引资、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让中原科技城这座硬核的科技之城、创新之城矗立中原大地。

“三合一”融合发展纵深推进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就在3月份举行的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建设暨“人才强院年”启航仪式上,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与中科大数据研究院、武汉敏声新技术有限公司等22家科研院所和企业代表签约,并为省科学院朱宗宏等11名首席科学家及11名特聘研究员颁发高层次人才聘书,随着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企业入驻,将为全省创新生态构建和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今年以来,中原科技城以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稳步启航为抓手,推动省科学院重建重振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

创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探索建立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设立融合发展联席会议秘书处驻科学院办公室,实现“零距离、零时效”点对点服务,深入嵌合发展;构建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集聚了长江量子等一批高能级创新项目和张振宇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全力推动河南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兰考签署战略合作,通过设立人才科创基地、共享金融资源、共建“飞地”经济等方面实现深度合作,着力构建“研发在郑州、孵化在周边、转化在全省”的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格局。

与此同时,中原科技城做实做强一批研究所,强化政策配套等全方位服务保障。目前,省科学院在中原科技城累计组建化学研究所、材料研究所、集成电路研究所、碳基复合研究院等15个研究所,其中,物理所、材料所、化学所、碳基所已在国际期刊发表各类论文数篇,获准立项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项目30余项;《河南省科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聚办法》《河南省科学院高层次人才培育办法》的出台,增势赋能一批一流高层次人才引育,累计引进37名高层次人才,选聘129位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

谋项目就是谋未来。4月29日,在2023 U.I.M.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举办期间,郑东新区举行中原科技城推介暨重点项目签约活动,通过积极对接联系观赛企业、重要嘉宾,共签约引进24个重点项目,涉及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元宇宙、智能制造、金融保险等多个业态。

中原科技城综合协调局提供数据显示:中原科技城依托豫商大会、豫粤合作、豫港交流等重大活动,通过以商招商、以会招商、活动招商等方式,新签约中广核氢能产业研究院等重点项目134个,涵盖数字经济、信创、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元宇宙、智能制造、金融保险总部等领域,累计签约各类企业410家。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签约落地了富士康新事业总部、奇安信沿黄经济带业务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推动奇安信沿黄经济带业务总部、粤浦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等56个项目落地建设,(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