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怀念恩师周作祯
蝉鸣醉人
南辕北辙(国画) 邢玉强
四十三年前的高考
《万物相爱》:献给辽阔草原的情书
一路上有你
永失我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万物相爱》:献给辽阔草原的情书

♣付如初

近日,冰心散文奖、丁玲文学奖、三毛散文奖得主,著名作家安宁全新散文力作《万物相爱》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安宁历时3年完成的自然主题散文集,收录了作家书写自己的第二故乡——内蒙古大地的12篇深情文字。

内蒙古地处中国的北疆,有着丰富的地貌,草原、森林、农田、戈壁、沙漠、高山、湖泊,并横跨东北华北西北3个区域,接壤8个省区和俄罗斯、蒙古两个国家,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景观,是自然和文化的宝库。在《万物相爱》中,安宁用12篇文字书写内蒙古大地的金银木、赛马场、呼伦贝尔草原、歌者与孩子、巴丹吉林的沙,试图呈现出在不同地貌、生态环境及地域下,人与自然万物的生存和生命状态。安宁认为:“一个写作者应该对人类栖居的这片大地,报以敬畏,给予尊重。作家全部的写作意义,不过是让读者认识到生命的意义,给予读者以人与自然万物应该平等对话的启示。”

《万物相爱》把笔触投向了辽阔草原上的芸芸众生,写出了沧桑浑厚、博大多元的草原智慧。新晋茅奖得主、北京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乔叶认为:“在栖居辽阔苍茫的内蒙古大地10年后,作家安宁的散文写作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鲜明地呈现在《万物相爱》中。她把微小的个体生命置于辽阔的场域,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宇宙星空等永恒主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独特表达。作品的审美意蕴趋向开阔诗意,气息丰沛绵长,饱含着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深爱。”

在信息爆炸、人工智能技术一路高歌的“互联网+”时代,关注自然之美的现实意义、欣赏自然之美的散文作品,以清新、治愈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从梭罗的《瓦尔登湖》、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到今天的《万物相爱》,自然美学不仅在关注自然事物之美的内涵,也同样在反思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崇尚回归自然空间、书写自然给予人的平和与安稳,也完全符合被中国读者普遍接受的传统哲学理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