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二次握手
猝不及防的秋(组诗)
荷韵(国画) 邢弯湾
《遇见树》:遇见最好的自己
另一种空转
雨后赏荷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另一种空转

♣ 高玉成

前些时参加一个论坛,主讲人都是些业界名流,其中一位在演讲过程中,时不时夹杂些英语单词或句子,然后再自己翻译一遍,以使大家都能听懂。我承认,我就是听众中需要把英语单词或句子翻译成汉语才能听懂的人之一,但同时我也想,参加论坛的并无外国人,不夹杂英语不好吗?夹杂了英语还要自己再翻译一遍,不麻烦吗?

除此之外,这些年在阅读行业书刋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些完全陌生的概念和词汇,不知是作者自创的,还是“西学东渐”来的,玄玄乎乎,不知所云,害得我要么慌忙到百度上查询,要么囫囵吞枣,一带而过,不懂就算了,反正百度也未必来得及注解,查也不一定能查到呀。

诚然,专业的东西要由专业的人去研究,怎样书写和表达是人家自己的事情。但这里还有另外一些问题,比如,专业的东西不能总停留在专业研究领域,而是要去宣传大众、服务大众、被大众接受,产生社会效益。如果大众听不懂、看不懂,就很难被大众接受,很难成为有用的东西被社会普遍应用了。

举例来说,钱是用来投资和消费的,如果银行的钱没有投入实体经济,也没有形成消费,只在银行体系内转来转去,就叫空转。同理,如果研究成果不被大众接受,不产生社会效益,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流传,或者只在专业书刊上发表,那就是另一种空转。

现在,有些专家与普通群众的距离,似乎是越来越远了。不深入基层,不到群众中调查研究,坐在办公室里制作模型,分析数据,再依据某个理论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就算是研究成果了。这种成果如果只作为一家之言,在小圈子里空转,倒也无碍大局;如果作为政策,指导工作,就非常危险了。

“大道至简”。不要将问题复杂化,也不要用一些费解的概念和词汇掩盖自己的虚荣。把高深的东西用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文字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接受,才是真正的高手。搞一些文字游戏,制造或引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生拉硬扯,生搬硬套,不解决问题,没有实际意义,结果无非是虚张声势,空转一下而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