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黄河干流首次达到Ⅱ类水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揭牌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打造一流平台 传播优秀文化
全力以赴加快推动项目落地落实
助推郑州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
进一张“网” 办全部事
郑州城市更新 高峰论坛举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黄河干流首次达到Ⅱ类水质

据新华社郑州9月18日电(记者 双瑞 杨琳 邹欣媛)秋风起,鲜活肥美的洛鲤、伊鲂,成为食客们争相品尝的美味。这些曾因污染一度绝迹的著名河鲜,随着黄河水质逐步向好,重新现身母亲河。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黄河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截至目前,干流水质持续保持Ⅱ类,并实现稳中向好。

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黄河流域优良水质比例年均上升超5%。截至今年8月,黄河干流持续保持Ⅱ类水质,黄河流域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4%,较去年同期增加2.3%。

长期以来,黄河“体弱多病”。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V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黄河河道中原有的16个水生生物种群,有三分之一绝迹;宁蒙黄河河套灌区内污水横流,灌渠成为“排污沟”,千年“米粮川”变为黄河“污水肚”。

黄河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近年来,黄河流域各省区和部门协同制定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时间表”,以打赢攻坚战的决心“挂图作战”,确保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地生根。

如今,母亲河正恢复生机与活力。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黄河源千湖奇观再现;乌梁素海重现“塞外明珠”风采,在此迁徙、繁殖的鸟类达260多种;三门峡市每年迎来1.6万余只白天鹅栖息越冬,占中国越冬白天鹅总量的70%以上;洛鲤、伊鲂、河口刀鱼、大鼻吻鮈等黄河土著物种也在不断增加,生机盎然、人水和谐的画卷也已铺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