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黄河文化月 2023微博文化之夜 上一版3  4下一版
微博大V畅游郑州 感受古都文化魅力
嘉宾圆桌对话 探秘文化瑰宝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微博大V畅游郑州 感受古都文化魅力
19日,嘉宾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深入了解商都历史。 郑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王梦瑶 摄
19日,嘉宾在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参观。本报记者 唐强 摄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萍 李雅薇 牛艺杰 孙志刚 张晓璐 郭涛 许怡童

领略大美黄河自然风情、深入了解商都历史、流量密码邂逅古都文化……9月19日,微博文化之夜系列活动之“探寻郑州宝藏之旅大V行”漫步郑州文化坐标,了解厚重中原文化。数位微博文化名人、学者、微博大V实地探访郑州黄河文化公园、黄河滩地公园、黄河博物馆、黄帝故里、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二七纪念塔、郑州博物馆、郑州美术馆、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等地,探寻郑州文化,感受历史郑州。

感悟华夏国脉源远流长

绿草如茵处,黄河映古流。19日上午,微博文化之夜系列活动之“探寻郑州宝藏之旅大V行”组织数位微博文化名人、学者、大V来到郑州黄河文化公园、黄河滩地公园、黄河博物馆等处,在斜风细雨中,感受大美黄河的自然风情,感知黄河文化的郑州魅力,感悟华夏国脉的源远流长。

坐标:黄河文化公园

在郑州黄河文化公园,行走至气势恢宏的炎黄广场,高106米的炎黄巨塑巍然耸立,令人敬仰。两侧117位中华历史名人群雕,以“中华魂”为主题,按照“文明曙光”“文治武略”“智慧之光”“贤哲师表”“文采风流”五个主题,展示着千年文明,激励着华夏儿女。

“站在这里我有种‘人真的很渺小’的感觉,这种渺小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大与小,而是每个人在面对华夏文明时油然而生的敬畏感。”在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仰望炎黄二帝巨塑的微博大V@马克笔游老师非常震撼,她透露自己正在进行一个新的创作,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今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发现文化是能够联系古今的,我希望在自己的作品里面能够呈现出炎黄子孙独特的、独属于我们的一些文化元素,然后跟现代的科技、网络等相结合,去展示东方文化的神秘感。”

坐标:黄河滩地公园

蒙蒙细雨中,嘉宾来到位于郑州黄河滩地公园的南裹头观景点,欣赏秋风秋雨入黄河的大美生态风光。

近年来,惠济区科学处理生态保护和发展建设关系,按照嫩滩、中滩、高滩“三滩分治”的理念,规划建设约44平方公里,具有生态修复区、湿地片区等14个功能区的郑州黄河滩地公园,建成九纵三横25条、65公里长的慢行道路。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观赏黄河的点位,惠济区打造了苍茫黄河的南裹头观景点、幸福黄河的海事观景点、浪漫黄河的惠武浮桥观景点。栽植绿化林木22万多株,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修复,通过退渔复湿、播撒作业等方式,恢复湿地6500亩;修复十八门闸蓄滞洪区,清淤泥、拆违建、建水闸,打造了一个具有北方气韵、湿地风貌的滨河生态景观。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郑州黄河滩地公园,我特别喜欢南裹头浅滩那边的沙洲。”大V@花落成蚀是一位在微博拥有400多万粉丝的科普作家。“我注意到郑州在生态保护上有一些好的做法,听说这里的沙洲是不让人上的,那样的浅沙滩非常适合鸟类繁殖和生活,我相信在冬天,一定会有很多候鸟在这里越冬,在这里度过一个舒适的冬天。”

在这里,嘉宾还踊跃参加2023年中国(郑州)黄河合唱周指挥部联合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市分公司举办的“歌从黄河来”主题邮展活动,感受邮票上的“黄河故事”。

坐标:黄河博物馆

在黄河博物馆,嘉宾系统感悟华夏国脉的源远流长。

黄河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河流博物馆,现有藏品1万余件(套),通过文物标本、历史文献、图片、模型、三维动画等展示了自然黄河、人文黄河、历史治河、当代治河等治河理念与实践等内容,被誉为“黄河巨龙的缩影”。

“黄河博物馆带给我的感触挺深的。”知名微博博主@雅痞邓棋元说,在这里参观游学可以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文明发展史,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文明保持延续、没有中断的国家。“我觉得这是我们作为中华儿女最为自豪的一点。”

沿文化脉络 观历史郑州

“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带我的孩子来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让他通过这些文物感受历史文化。”知名历史博主“以史为鉴”激动地说。

9月19日,“探寻郑州宝藏之旅大V行”主题活动继续举行,微博文化之夜组织微博文化名人、学者、大V等来到郑州,实地探访黄帝故里、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二七纪念塔,探寻郑州文化,感受历史郑州。

坐标:黄帝故里

“三月三,拜轩辕。”黄帝故里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是历史上轩辕黄帝的部落——有熊氏的族居地。

从2006年开始,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经过连续18年的成功举办,吸引了数十万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拜祖,激发了全球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和自信,已经成为世界华人高度关注、踊跃参与的文化盛典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文化品牌,成为凝聚民族精神、传承黄帝文化的重要载体平台,成为彰显中国精神、促进世界和谐的重要窗口。

绵绵小雨浇不灭嘉宾的热情,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嘉宾纷纷在景区打卡留念。

坐标:商都遗址博物院

在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东大街商都遗址考古公园内,有一座展示郑州商代都城历史文化的考古遗址类专题博物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馆内展出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等文物1000余件,并结合沙盘模型、场景复原、艺术作品、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向世人揭开这座距今3600余年古都的神秘面纱,再现商代亳都的辉煌盛景。

在馆内,嘉宾深入了解商都历史,对郑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历史博主“老猪的碎碎念”表示,“郑州的博物馆也能逛到腿软”。

知名律师“陈小兜”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郑州,体验特别好,感受到了郑州的深厚文化,希望每个人都能来郑州看一看,见证中原的崛起。”

坐标:二七纪念塔

1971年在二七烈士殉难地建立的二七纪念塔,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士、发扬革命传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也是郑州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嘉宾依次参观了二七纪念塔每一层。移步换景,二七纪念塔里面不仅陈列展示了各类资料、物品、视频,还有各类文创产品等,这些生动可爱的纪念品赢得了嘉宾的喜爱。

“今天的体验非常惊喜,从黄帝故里到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再到二七纪念塔,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流程,展现了中华文明源源不断流传至今。我感觉到郑州文化带给我非常大的震撼。”嘉宾“以史为鉴”说。

穿越时空隧道 读懂创世王都

从博物馆读懂一座城。9月19日上午,微博文化之夜系列活动之“探寻郑州宝藏之旅大V行”漫步郑州文化坐标,了解厚重中原文化。文化名人、学者、微博大V走进郑州博物馆、郑州美术馆、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感受创世王都厚重文化,流量密码邂逅古都文化,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坐标:郑州博物馆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历史上,郑州五次为都,八代为州,夏、商、管、郑、韩在此建都,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在此设州。36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朝代——商朝建都在这里,比安阳的殷墟还要早。2004年,“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上,来自全国各地180余位专家学者经过深入讨论,正式确认郑州为“中国第八大古都”。

文物是城市历史和文明的见证。微博大V们走进郑州博物馆,从展厅被铜锈包裹的商代文物中,感受商代盛世繁华。这个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的全国特大型博物馆内,馆藏文物是中华文明的见证,更是古都郑州的见证。现有文物藏品6万余件,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书画等20多个门类,尤以新石器时代陶器、商周青铜器、唐宋石雕、历代瓷器等最具地方特色。微博大V仔细端详一件件裹着绿色铜锈的文物,从文物出土的脉络中,探寻古都郑州的奥秘。

镇馆之宝,教科书中常见的“饕餮乳钉纹铜方鼎”展现在面前,让微博大V们深感震撼。该鼎高81厘米、口长55厘米、口宽53厘米、重75公斤,1982年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青铜器窖藏坑出土。铜鼎口近正方形,平折沿,方唇,口沿上有圆拱形外槽式双耳,两耳略向外张,内侧素面,外侧耳槽内有一道圆拱形凸棱纹;斗形方腹,平底,下附四个圆柱形空足。腹部饰带状饕餮纹和乳钉纹,饕餮纹用宽线条构成,目鼻凸起,类似浮雕;乳钉纹呈带状饰于鼎腹四隅和下腹部。鼎腹壁和底、足间有烟熏痕。该鼎造型宏大,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极大地开阔了学术研究的视野。

“郑州博物馆展示的文物形成完整体系,我刚才看到了一组非常完整的九鼎八簋,十分震惊。我在很多场合没有看到完整的一套,郑州博物馆的这套文物是出土在同一个墓葬,非常难得。”蔡琴激动地说。作为文物领域的专家、学者,蔡琴迫不及待走进这个全国特大型博物馆先睹为快,当讲解员开始带领大家观展时,她已经独自看了一遍。

“以前虽然来过郑州,但对郑州的文化没有深入了解,这次走进郑州博物馆很震撼,古都郑州名副其实;郑州的城市形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博物馆“知”城市,微博大V@苏小懒说。

坐标:郑州美术馆

微博大V打卡文艺郑州,寻找艺术的“天地之中”。微博大V们走进郑州美术馆,正值《诗情画意,星曜河洛——赵曼水墨展》展出。“诗情画境·星曜河洛——赵曼水墨展”,集中展示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专业画家赵曼以巩义双槐树河洛古国遗址、青台遗址所独有的北斗九星遗迹为主题的大型系列组画等作品,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鲜活起来,在书画作品中获得新生。赵曼的这个作品展气势恢宏、通过画笔艺术展现,溯源河洛古国文明。

“我在这幅行书长卷中写下《宋史》中的黄河与七十二候来历,并用候卦定局,它不是书法创作,而是‘星曜河洛’系列作品的索引。在这些候卦里,所有文字和卦象,都对应着黄河中下游河洛地区的景物与生态变化,也对应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命状态的变化。”伴随赵曼的讲述,“探寻郑州宝藏之旅大V行”网络主题活动的微博文化名人、学者、大V,在郑州美术馆打卡文艺郑州。

郑州美术馆新馆自2020年开馆以来,就迅速凭借极具设计感的建筑外形、现代气息十足的内部装潢,以及系列精品展览,是郑州的文化新地标、文旅融合新典范和艺术爱好者、文化追求者的心灵驿站,也让大V们不虚此行。

坐标: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

穿越远古时空隧道,感受到厚重中原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走进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则让微博大V们领略郑州工业遗址脱胎换骨活起来、火起来的独特魅力。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始建于1952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项目,也是苏联援建项目之一。这里有“郑州记忆”的文化符号、工业遗存的厂房、设备,都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不仅是一代人的记忆,也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微博大V在“郑州”网红打卡地合影留念,行走在文创街区,感受历史和现实的文化碰撞。

“我们像对待老人一样对待城市老建筑,秉承‘修旧如旧,新必新潮’的文化实践理念,在油化厂苏式老厂房基础上进行创新性保护修复和利用,实现了‘老厂房内新文化、新舞台上见古人’的城市文脉的现代延续。”河南守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在金水区政府、南阳路办事处及福园社区的关心和指导下,园区已经成为中原地区文商旅行业创业、创新、创意的聚集地,呈现出了郑州“文艺+”的新消费新场景模式,是郑州最浪漫夜经济消费目的地,是时尚达人网红打卡的最爱。目前园区新文化、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等创新业态已汇聚近100家,丰富了郑州市民的文娱生活,促进了郑州时尚夜经济的繁荣。

“我多次因工作关系来郑州,这一次是以一个观光客的角度看郑州,感受和以往任何一次来郑州都不一样。郑州市宣传创新,邀请微博大V们走进郑州、了解郑州、感受郑州,通过他们所掌握的流量密码,将所见、所闻、所感传递出去,让网友认识郑州文化内核,做得非常好。”蔡琴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