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记者 武建玲 开栏的话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郑州正在行动。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本报今起开设“乡村行·看振兴”专栏,报道我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亮点成效和特色做法,推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时下,登封市石道乡闫坡村新建的温室大棚内,番茄、芹菜、茼蒿、上海青长势正旺。 “今年6月底村里新建13个大棚,我租了8个,种的叶菜再有十几天就上市,番茄再有一个月也该成熟了。”闫坡村村民武传杨对记者说。 经常在武传杨的蔬菜大棚里务工的村民有六七个,脱贫户肖勤是其中之一。“我年纪大了,没法出门打工。在这里干活一个月能挣2000块钱左右,还能照顾家里,挺好的。”肖勤对目前的状况很满意。 肖勤干活的温室大棚是闫坡村利用郑州市级财政衔接资金建设的项目,大棚的建成不仅有利于增加村集体的收益,也为脱贫群众就地就业提供机会。 这样的产业帮扶项目,今年全市共建设百余个,投入资金4.9亿元。这些项目的建成投用,也将有力助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让郑州乡村振兴的根基愈发稳固。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底线任务和基础性工程来抓,建立完善推进机制,抓紧抓实各项工作落实,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帮扶是有效手段。我市坚持动态监测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充分利用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预警三条途径,畅通群众自主申报渠道,加强监测帮扶政策宣传,确保符合监测对象条件的农户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及时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确保“一人不返贫、无人新致贫”。截至目前,我市共有脱贫村187个,脱贫户26997户98761人,监测对象4377户14020人,标注风险消除2408户7626人,风险消除率达55.01%。 夯实脱贫基础,项目建设作用大。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投入财政衔接资金7.8亿多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近3.3亿元。截至目前,共实施各类项目510个,项目开工率98.8%,完工率75%。其中,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45个,资金投入4.9亿元。 (下转二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