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坚持“一线工作法” 纾困解难助企发展
“山坳坳”结出“金果果”
一键联系代表 阻击电信诈骗
深入走访企业 聚精会神服务
漫山红叶染嵩山
惠济区原创舞蹈即将亮相全国广场舞之夜
精准服务解难题 激活发展强动能
“三项抓手”提素质 岗位练兵增能力
专家学者聚新郑 踏城寻门访古今
居民点亮微心愿 楼院支部帮实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学者聚新郑 踏城寻门访古今
弓箭演示

本报记者 张立 文/图

10月19日,第四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艺周进入实地考察阶段,来自全国各地135家遗址公园代表、专家学者走进郑韩故城,踏城址、寻遗存、看文物、登城门、访古今。

在郑国车马坑博物馆,45米长的郑国大墓南北中字形呈现,数十辆大车虽已尘封千年,依然不失曾经的荣耀。远方的来客边听边问,相互探讨,气氛融洽。这里位于郑韩故城南部,是郑国贵族墓葬区,大小墓葬上千。

“战国时期铁比铜更贵。”在故城制铁遗址,考古人员正在讲解,这里是郑国官办的冶铁厂,主要生产农具和少部分兵器,考古人员已在此进行数十年的挖掘,挖掘出不同用途的窑址,出土烧制铁器用的范,证明先秦时期就开始制作铁器。

在新郑博物馆,1∶1的莲鹤方壶引来众人关注。这里拥有文物6万多件,为了让更多文物能够公开展示,新郑市将原有博物馆布展升级,并在黄帝故里景区建设新的博物馆。博物馆院子里,孩子们正在上研学课,利用拓印工具,制作简单的拓片。

城东东里市集,正在开展系列文化展演,舞狮、戏曲、舞蹈、古琴、汉服、弓箭。不远处城墙下栏式球场,学生们正在踢足球。微微秋雨,丝毫没有减退游人的热情。“走了全国众多城市,新郑让人耳目一新。”家在深圳的黄先生从事高端研学项目投资,从北京赶到新郑,参加18日的首届考古研学大会,对新郑的文化事业连连赞叹。

春秋战国,东里市集是官办制陶基地,包括六七个生产车间,伙房宿舍齐全,为当年服徭役者劳动场所。目前最早的“新郑”两字在此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马俊才多年参与制陶遗址发掘,主动担当讲解。“韩国时期刻的,在一个大缸上,字写得很不错。”他指着展板上的图片说着,引得大伙儿纷纷拍照。

故城北城门,是新郑市文化路北延时发现的遗址。“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瓮城。”新郑文物局文物保护利用科王凯说,瓮城有东西两个门,说明当年是个大城。步入文化路旁地下展馆,当年郑国韩国时期的车辙清晰可见,唐宋明清的土层依次排列。“前有车,后有辙,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参观者感叹。

“找机会再来,多住几天,详细看看。”参观结束,黄先生依然留恋。古老现代,传承创新,新郑在郑韩故城的保护与建设中,始终遵循兼容并举,力求以遗址承载文明,与城市共话未来,保护、开放、沉浸、互动并重,借古建今,以文化人,让考古遗址鲜活重生,让中华文脉在生活中接续。作为参观者,他对此行的评价,中肯而深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