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清醒的“睡仙”
清 馋
江上春山横绝壁(国画) 袁士珍
小镇的秋天
《我的艺术清单》:写给大家的艺术通识课
枇杷树上寄相思
这个季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小镇的秋天

♣ 刘文方

当我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走过古老小街的梧桐树下时,一片发黄的树叶打着旋,柄端恰巧落入左腿膝盖处的破洞里。顺手揪下它,丟在了一旁。

突然觉得,这件十多年前的衣服和这片梧桐树叶一样,尽管当年再怎么时尚、洁净卫生,再怎么喜欢穿,但也绕不过时令的揉搓,正如20多年来组合柜里放的旧衣物,再有纪念意义,但恍惚间也是进入了秋。

街头上,存在了许多年的店铺前,有的支起一桌麻将,几个中年妇女正慢悠悠地搓着麻将;有的坐在桌子边做着手工或扎着十字绣,还有几个坐在店门口的椅子上,一边大声刷着抖音,一边傻乎乎地笑着。小街西头,那棵生长了40多年的梧桐树下,那个补鞋的老人,一边慢慢地做着活计,一边同身旁的人不紧不慢、乐呵呵地说着话。

走过菜市场时,五六个三轮车和架子车四平八稳地停在那里。有人坐在马扎上,戴着老花镜翻看着发黄的旧书;还有几个席地而坐,打着扑克牌。偶尔,有顾客走近时,他们只是抬起慵懒的双眼,随口问了一句。要不要,自己菜园里种的?

也有几个店铺里,走出三两个人来,慢悠悠地踱着步子,抬头看了看天,往街道上瞄几眼。还有几个凑在一起,东看老鸹西看雁,胡乱瞎侃着。

小巷深处的院墙上,有一户人家墙头上长着一片梅豆角,一嘟噜一嘟噜的扁平白豆角在绿叶里分外抢眼。还有一家门口的电线上,扯满了青绿色的丝瓜穰,金黄色的花开了一片,十多个长长的丝瓜在那里荡着秋千,闹嚷嚷的。有两家的院墙和平房上,爬上了南瓜和葫芦。郁郁葱葱的绿藤蔓中,几个金黄色南瓜蛋。青褐色的小葫芦像依偎在母亲长衣襟下的小孩子,用头拱着,挣扎着露出半张脸来。小巷深处有一家古老的大瓦屋,灰瓦上有不少粉绿色的瓦松开出了红色的小花,有几只小麻雀在上面叽叽喳喳来回蹦跳着。小街西头的关帝庙前,破烂的大殿门口,有几缕青烟升起来,恰似当年那个书声琅琅校园中的炊烟。

我一直走在路上,徘徊在这个慢悠悠的小镇的街头巷尾。走到小街的临河大道时,眼前又闪现出了当年河边的那一排老柳树,河对岸那一望无际的白净沙滩。往东看,十几丛芭茅林;往西看,是一丛丛的鬼柳;往南看一片大树林一直长到南山。

学校的电铃响了起来,校门口挤满了接学生的家长。小汽车、电动车在逼仄的街道上龟行。有几个碰到了熟人,随意地把汽车停在马路间,按下玻璃和骑电动车的拉起了家常。小街南巷,那个八九十岁须发皆白的老头子牵着痴呆的老婆婆,在夕阳中慢慢地往家里走去。慢慢悠悠的小镇,懒懒散散的人群在夕阳的余晖中来来回回。

夜幕降临,澧河岸边,南山脚下,三三两两的人们边走边聊。广场上,发光的玩具车又带来了孩子们快乐的嬉戏声。音乐声中,精力过剩的广场舞大妈们在伸着胳膊、扭着腰、吊着臀、耸着肩,试图把一天的疲劳和不开心抖出去,踩在脚下。澧河岸边的烧烤摊上,三三两两围着桌子坐的人慢条斯理地撸着烤串,细细品尝着,时不时喝一口小酒,一河两岸的灯光倒映在河面上,一阵微风吹过,水里的灯光晃晃悠悠起来……

春去秋来,仿佛一瞬间。我在小镇上已经生活30多年了,在这里求学,在这里成家,在这里工作,在这里有我的喜怒哀乐,在这里我由一个懵懂少年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走在街头,哪怕闭着眼睛,我也足可以凭着感觉走过它的大街小巷,拐进每一家熟悉的店铺,听声辨人。张家的大爷,李家的大婶,王家的媳妇,赵家的姑娘,谁家的姑娘出嫁了,哪家的小伙娶了媳妇儿……慢时光里的小镇踱着步子,如一个淑女,尽管脚下一步四指,但仿佛也就一下子步入了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需要记住的还有很多,“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秋来了,一颗心沉静丰盈起来。

几十年来,有人走了,有人来了,有人走了又来,有人永久地离开了。这个存在了数百年的小镇,慢慢地往前走着,安静的时光慢慢地缓缓地往前流淌着,正如小镇上的澧河,千百年来不间断地流着,带着光阴,带着慢时光里小镇的故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