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评论 上一版3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
嵌入式养老值得期待
担心
让公益诉讼成为 安全生产的守护神
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改善就医体验关键要在全流程上下功夫
告别“圈养”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们
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造就是“适趋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告别“圈养”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们

近日,山西晋中一位老师发视频吐槽中小学“课间圈养”现象愈发严重,引发广泛关注。许多家长对此深有同感,纷纷表示心疼孩子。有家长指出,孩子在课间十分钟除上厕所外不能出教室,不能上下楼,更不能去操场。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近年来,由于安全问题频发,许多学校都出台了严格的管理规定,其中就包括限制学生在课间活动幅度、自由活动方式等。这些规定的目的在于确保学生安全,但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过度限制会导致学生身心健康问题。长时间的室内活动不仅无法满足孩子们的身体锻炼需求,也无法提供足够的社交机会,这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无疑是有害的,如今“脆皮大学生”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一点。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这跟孩子们被长期“圈养”在教室里,缺少户外活动不无关系。

其次,“课间圈养”现象也剥夺了孩子们探索世界、体验生活的机会。孩子们无法在课间时间去体验和学习课堂之外的知识和技能,这无疑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和认知能力。孩子们本该在课间十分钟放松身心、互相交流、活跃气氛,但现在却被束缚在教室里“圈养”。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需要理解学校的苦衷,同时也需要为孩子们争取到更多的权益和机会。为了“不出事”就将孩子“圈养”在教室里,必将影响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而部分学校回应“该做法为无奈之举”,实际上在逃避责任。正是因为“嫌麻烦”“图省事”,导致孩子们失去了欢乐的课间十分钟。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家长、学校、相关部门乃至全社会都应关心关注,积极合力寻找对策,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期待“课间圈养”现象能够早日得到有效的解决,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们。

王莹 章丝琪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