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我是记者 我在现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致敬初心!我们一直在路上
朝圣“双槐树”
“丝路花雨”记心间
曾蘸江河为笔墨
地震灾区践行使命
见证“神舟六号”升空
难忘的“疯狂红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朝圣“双槐树”
左丽慧(左)采访考古工作者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巩义双槐树遗址举办公众考古开放日活动,热情的市民争相报名,看文物、进探方、听讲解,一睹“河洛古国”的风采。看着如今修整一新的考古工地、络绎不绝的游客,我不禁回想起之前与双槐树遗址相关的点点滴滴。

早在2003年,时任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的顾万发就在巩义花地嘴遗址发掘工作中,无意中发现相邻的河洛镇双槐树“有东西”,而真正的发掘工作2013年才展开。这一年,顾万发任发掘领队对双槐树遗址进行调查勘探,确认遗址面积、基本布局,发现双重环壕;2014年,确认遗址以仰韶文化中晚期以及仰韶文化向河南龙山文化过渡期为主;2015年,继续对双槐树村及周边进行文物勘探,为研究仰韶时期的祭祀活动及探讨整个遗址的性质、规模提供了新的实物材料……

就这样,双槐树遗址的发掘成果越来越多,直到2020年5月7日那个令全国瞩目的时刻。那天,河南郑州巩义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考古重大发现发布会举行。近百家媒体、几十台摄像机见证了重大考古发现的正式发布。

作为受邀出席发布会的媒体人员之一,看着北京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时任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在发布会上郑重介绍双槐树遗址发掘成果及其重要意义,我不禁心潮澎湃又倍感振奋。

发布会后,“河洛古国”火了,短短24小时之内,微博点击量突破2亿人次,网络总点击量突破6亿人次——直到今天,“河洛古国”,仍然是一颗备受瞩目的郑州文化明珠,各方媒体、游客纷至沓来。

进入报社工作至今已近20年时光,恰与双槐树遗址“重现天日”的历程长度相仿。记者职业虽不比考古,在探索和坚守方面却需要相同的精神。在第24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记之与同行、前辈共勉。 本报记者 左丽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