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郑州文庙和城隍庙散记
《李家村》的世界
同心筑梦(国画) 张毅敏
秋冬气始交
《别样的鲁迅》:带您了解不一样的“大先生”
鼾声亦可慰平生
秋 思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秋冬气始交

♣ 杨 娥

尧山的红叶依然深邃,层林染碧,木叶青黄,暖阳像母亲的手把秋天拉向更深的季节。赏秋的热情尚未消退,而立冬,却真真切切地站在眼前。

时间的脚步从来不等人的意志,在不知不觉间变换了四季的风物。在被动地接受一切不可逆转的时光、岁月、光阴流失的无奈时,便踅摸出一些活着的趣味来支撑生命的意义,这大概就是做人的有趣了。于是就衍生了许多有意义的民俗和节日。

立冬,是十月最大的节日。在单纯的古人眼里,哪一天不是快乐充实的节日?

生活是需要波澜的,二十四节气是起伏在四季的浪花。古书上记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类与自然界天道相合,善留其余和四季丰盈蓄含了大地承载万物的能量。在这涵养万物生命的长夜漫冬,人们将停下匆忙的脚步,敬畏天地神祇,送秋迎冬。汉魏时期,立冬的早上,天子要亲率群臣出郊迎冬,赏赐冬衣,抚恤为国捐躯烈士的家属,请逝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寇。民间则开展一系列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把立冬敲出诗意和情趣的是诗人。古代的气候应该比现在寒冷,唐代立冬之日,李白写诗的墨笔都上了冻,正好温了美酒与文友对坐,朦胧中月下砚石上的墨渍花纹,恍如大雪落满山村。就有了“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的洒脱。

无独有偶,宋代诗人仇远也感叹:“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无论是吟行风景,独钓寒江,还是乘月敲松门,绿蚁红醅酒,都是走在时光中的浪漫。在“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的立冬,掩一卷诗书聆听落叶,亦不失文人雅兴。

现在的立冬少了些许的热闹。但岁月如旧,风景从前。保留下来的习俗就成了非物质文化,勾勒了季节的花边。

奶奶如一捧暖阳温润了入冬的漫时光。“冬补”的食谱被奶奶变戏法似的安排得不重花样,“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大肉饺子,萝卜炖羊肉,奶奶说:“立冬吃了补嘴空。”把萝卜心挖出来做成炖锅的样子放进蜂蜜,在燃透的火炭上慢炖,奶奶说:“把萝卜蜂糖一起吃了,一冬都不会咳嗽。”山上的黄精炮制后九蒸九晒,像鸡头的样子,家乡人也叫它“鸡头根”,是冬天的小零食,奶奶说:“吃吧,这是好东西,滋阴益气,不生热是温补。”这种药食同源的摄生智慧,或许是一代一代生生不息的民族精华。

一夜霜天落叶声。立冬那天我回老家,母亲一样包了“冬疙瘩”,我当然不是为了纯粹的“冬补”。最后的秋色将我引进一片山林,红叶满阶的尽头,相遇了一簇簇星星一样的野菊花。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是哪位前辈的诗句应了眼前的风景,双向奔赴于时空的第四维度,共同见证了一个美好的瞬间。

摘一朵菊花凑近鼻子,花蕊间散发出一阵甜中带苦的芳香,细细品味,是蜂蜜深处那种甜糯中略带药香的混合气息。原来菊花蜜的后味来自于野菊花的一瓣苦心,它们共同酿造了生活的味道。一只只小蜜蜂把针尖一样长长的口器插入花蕊,花粉篮里盛满了黄澄澄的花粉。

立冬正是割蜂蜜的好时节,过了这个节气,蜜蜂就要进入蛰伏期,靠主人留下的蜜糖过冬。守村人的墙头上养了三窝蜂,用茅草盖顶,木箱子钻几个圆孔,今天暖和,小蜜蜂出出进进似乎很忙碌的样子。守村人掂起一块儿糖坯,嘤嘤嗡嗡的小蜜蜂好像很有灵性,在手臂上爬来爬去,从不蜇人,这是多么曼妙的生灵啊。

守村人七十来岁,在这里也生活了七十多年,养了一条狗,三窝蜂,几十只土鸡,土鸡上了山,晚上才回家。门前是一片规则不一的菜园,五颜六色的菊花缀满了篱笆。再次审视守村人,粗糙的生活就有了不一样的亮色。他说:老伴喜欢这些,要给她守着花花草草的情致。转身把蜂蜜装进瓶子,又告诉我说:老伴去城里带孙子,把蜂蜜摇好了给她送去,老太婆最喜欢早晨一杯蜂蜜柚子茶,她过出了城里人的习惯。摘下一页页坯块,他满意地打量着一嘟噜一嘟噜的蜂蜜,笑出了一脸的波浪来。

我不能体会他此刻内心的温热,他送去的岂不是幸福的生活和甜蜜的爱情吗?

四季轮回,春待冬续,年年岁岁,万古不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