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自动运行,地铁“黑科技”让人惊艳
培育新动能催生新业态 促进数字产业集聚发展
通过基层“小网格” 做好服务群众“大文章”
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河南跑出“加速度”
全面把握目标任务 拉高标杆敢为善为
深入践行“浦江经验” 解决好群众利益诉求
以文相知 天涯比邻
公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河南跑出“加速度”

(上接一版)高品质冷轧钛带卷产品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带动我省钛产业上下游整体协同发展。

河南省科学院先后组建21家研究所

两年来,河南省科学院着力打造贯通产学研用的科研实体,形成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中试到产业化、工程化的创新链条,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的谋篇布局。

截至今年10月底,河南省科学院共引进80位高层次人才担任首席科学家、特聘研究员,其中两院院士和外籍院士12人、国家级人才35人,新招引博士、博士后近400人,人才总量跃居全国省级科学院第一方阵。

先后组建量子技术、集成电路、激光制造、半导体、新型显示、先进陶瓷、生物医学等21家研究所,牵头组建了墨子、黄淮、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硬材料等省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中科院、中科曙光等强化合作,开展智能超算、环形正负电子对撞和引力波天文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一流大学合作建设郑州研究院。

一批顶尖企业入驻中原量子谷

目前,在中原科技城打造的中原量子谷,已入驻量子材料与物理研究所等一批科研创新平台和国科量子、国盾量子、国耀量子、长江量子等一批全国顶尖的量子企业及其科研团队。

围绕新材料在郑州高新区布局了材料研究所、碳基复合材料研究院、先进陶瓷材料研究所和材料基因工程研究所等高能级研究机构,并建设了近3万平方米的中试基地,吸引了西北工业大学李贺军院士团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逐步落地。在金水区金科智汇谷建设了2万平方米的化学化工创新与中试基地。在郑州航空港区引进中科大科研团队组建了智慧创制研究所,近3万平方米的科研与中试基地正在建设中。

全省人才总量达到1410.31万人

我省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列为“十大战略”之首,坚持把引育人才、集聚人才作为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大事来抓。特别是今年以来,我省在深化人才“引育用服”全链条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努力让各类人才各尽其能、各展其才。当前,全省人才总量达到1410.31万人,比上年增加209.08万人,实现17.4%的大幅增长。其中,全职引进海内外顶尖人才11人。第六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累计延揽优秀硕博士和高级职称人才4.4万人、本科以上人才28.2万人。

对引才育才工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以实施博士后招引培育“双提”行动为重点,大幅增加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数量,今年全省一次性新增博士后流动站17个、达到98家。大幅提高博士后资助经费标准,对新招收的全职脱产博士后,给予20万元~40万元资助经费,按照博士后科研水平和招收单位对其评估结果给予20万元~40万元的资助经费,对出站留豫、来豫工作的博士后,省财政给予每人20万元的安家经费补助。

在人才评价上,省属事业单位实现“6个自主”,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

对用人单位引才育才工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新培养和全职引进的顶尖人才,省财政按照每人600万元的标准给予用人主体引才育才工作经费支持;对全职引进的国家级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省财政分别按照每人300万元和100万元的标准给予用人主体引才工作经费支持,赋予用人单位在职称评审、经费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更大自主权。

注重完善体系、务实有效,开展“一站式”服务。同时,加快推进省市人才公寓建设,明确建设标准、强化统一运营,仅郑州市已建设人才公寓17.2万套(间)、完成配租2.7万套(间),带动各地加快推动这项工作开展,更好地为各类人才服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