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了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
“在历史关头,我们共同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在历史关头,我们共同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习近平主席出席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纪实

“这是区别于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另一份单独邀请,是一场中美‘峰会’。”当习近平主席赴美国出席中美元首会晤的消息发出,世界架起聚光灯,以“希望”来定义这趟远行。

北京-旧金山,跨越浩瀚太平洋近万公里。这一路并不平坦。

风风雨雨几十年,近一年来中美关系更是“发生了不少事情”。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形容的那样,走到过山穷水尽,但总能柳暗花明。

中美建交是过去50年间的一个重大事件,而未来50年,“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中美必须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

社会制度迥异、发展阶段不同的世界两大经济体的相处之道,需要智慧,需要格局,需要远见,亦需要担当。

中国的态度一以贯之。习近平主席此行本身,就传递了一份对历史负责的建设性态度。

15日,是他抵达旧金山的次日,也是中美关系载入史册的一天。

习近平主席出席了两场活动。一场,庄园会晤;一场,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办的欢迎宴会。

中美关系的走向,系于庄园会晤厅长桌的两侧,也系于17亿多中美人民的共同抉择。习近平主席对拜登总统说:“我和总统先生是中美关系的掌舵者,对人民、对世界、对历史都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卓越的老一代领导人,曾扛着沉甸甸的责任,以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作出了高瞻远瞩的战略选择。“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中美破冰之旅时引用的“只争朝夕”,又何尝不是今天中美关系所面临的时与势?

“中美关系要放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这个大背景下来思考和谋划。”今天,在变乱交织的时代里,“旧金山愿景”的开辟,“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为人类进步展现担当”。如重洋前方的彼岸,让风浪中的人们看见希望与安宁。

“我们的子孙后代会讲,在历史关头,我们共同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习近平主席的目光,深邃而坚定。

是对手还是伙伴?

“这是一个根本的、也是管总的问题”

15日上午,习近平主席乘坐红旗车驶入斐洛里庄园。这里是旧金山郊外一处百年乡村庄园。天高云阔,草蔓花闲,浓郁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拜登总统等候在会晤楼的大门口。他走下台阶,迎接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

此次旧金山会晤,距离巴厘岛会晤时隔“一年又一天”。有人将前段时间中美关系的螺旋式下滑形容为“坐过山车”,跌宕起伏,令人揪心。

绛红色的方格木门前,两位元首微笑握手,并肩走进会晤厅,把期待留给镜头。

世界期待中美关系的转圜,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稳定的中美关系。

会晤厅内,像上次巴厘岛会晤一样,拜登总统首先从两位元首的交往谈起:“过去的十多年,我们一起度过了很多时光。”

习近平主席同样感怀:“我也想起12年前,你作为美国副总统邀请当时是中国国家副主席的我访问美国。那一次的会面仍历历在目,感慨万千啊。”

元首外交,在国之交的厚重史册里,是最遒劲有力的篇章。

这些年,庄园会晤、瀛台夜话、白宫秋叙、西湖长谈……中美元首的每一次会面每一回深谈,都成为两国关系的历史界碑,激荡着长久的回响。

长期地打交道,中国形成了处理中美关系的根本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会晤时,习近平主席语重心长地说:“这既是从50年中美关系历程中提炼出的经验,也是历史上大国冲突带来的启示,应该是中美共同努力的方向。”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句来自北宋大儒欧阳修的古谚,蕴含着东方哲思。习近平主席多次引用,这也似乎是观察中国处理中美关系的一个窗口。

“一种是加强团结合作”“另一种是抱持零和思维”,习近平主席言简意赅地指出:“两种选择代表着两个方向,将决定人类前途和地球未来。”宏大框架,聚焦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视线由双边而及世界。

这一幕,钩沉历史的深处。

1972年,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融化了横亘已久的坚冰。

转眼50多年过去了。

这一天,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何让中美关系这艘巨轮避开暗礁浅滩、穿越狂风巨浪,不偏航、不失速、不碰撞?首先要回答的是,中美到底是对手,还是伙伴。这是一个根本的、也是管总的问题。”

根本的、管总的,正是“大道之行”。

会晤时,习近平主席拿出了问题解决方案:“树立正确认知”“有效管控分歧”“推进互利合作”“承担大国责任”“促进人文交流”。每一条前都以“共同”来界定,这也将中国态度鲜明亮出:“中国愿意同美国做伙伴、做朋友。”

会晤、午宴、散步,中美元首在庄园里共同度过了4个多小时的时间。会晤桌、宴会厅、石板小径,他们的话题广泛而深入。

双方谈到了台湾问题。这也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习近平主席直指关键:“美方应该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停止武装台湾,支持中国和平统一。中国终将统一,也必然统一。”

从巴厘岛到旧金山,拜登总统延续了“四不一无意”的承诺。“我愿重申在巴厘岛会晤中作出的五点承诺,即:美国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

“我们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这一点我不会改变。”在元首会晤后的记者会上,拜登总统再次强调。

“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

当晚,见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习近平主席谈及此次会晤,讲述了庄园会晤的坦诚和深入:“我和拜登总统认识很多年了,所以我们见了面谈问题都是直来直去的。”

是你输我赢还是合作共赢?

“完全可以相互成就、互利共赢”

四季往复间,孕育着向上的力量,埋藏着巨变的种子。

当年,在起草中美关系破冰的象征“上海公报”时,其中的“贸易与交流”部分,并未引起美方代表基辛格多大兴趣:“我们纵然再努力,顶多也只占我们整体经济的极小份额。”

彼时根本想象不到,他们所定义的“边缘领域”,将会成长为激荡世界的壮阔篇章。

“中美两国是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总数占世界近四分之一、双边贸易额约占世界五分之一,双方利益交融十分紧密。”习近平主席前不久用这一组数据阐明两国合作的宽广基础与共赢的广袤空间。

斐洛里庄园,习近平主席向拜登总统细数合作蓝图:“中美在诸多领域存在广泛共同利益,既包括经贸、农业等传统领域,也包括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

拜登总统积极回应:“美方愿同中方持续发展经贸关系,在气候变化、禁毒、人工智能等重要领域加强合作,乐见两国增加直航航班,扩大教育科技交流和人员往来。”

“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完全可以相互成就、互利共赢”,习近平主席这些判断,夯筑着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石。

当晚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举行前,习近平主席会见了三四十位美国工商界人士代表,同他们一一握手。很多人用简短的语言生动描述着他们和中国合作共赢的故事。

随后的晚宴上,当习近平主席讲到“把合作的清单拉得更长,把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时,掌声如潮。

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经济两大“火车头”的发展,注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国领导人围绕“中国制造”,也时有互动。

斐洛里庄园,拜登总统在会晤结束后,将习近平主席一路送到上车处。

“这车好漂亮啊。”

“红旗车,国产的。”

时光回到2015年。那次访美,习近平主席在会谈前夕,和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拜登交谈。拜登介绍了自己的领带“是中国造的”。

“你这领带质量应该不错。你戴上相当于给他们做广告了,不知他们给不给广告费?”习近平主席风趣地说。

跨越太平洋,合作的领域天高海阔。

看经贸,双边贸易额高达7600亿美元,较建交之初增长了数百倍,占全球1/5;观就业,中美的双向投资支撑了两国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察民生,中美贸易每年为每户美国家庭节省数百美元成本……

太平洋西岸,旧金山的友好城市上海,第六届进博会刚刚落幕。参展美国企业成为本届进博会的亮点:数量超过200家,历届之最。

继续回溯。今年3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吸引了67位外国商界领军人物出席,其中相当部分来自美国。

特斯拉、微软、苹果、英特尔、通用……今年以来,美国企业的“掌门人”密集访华。细密的跨洋航线,恰恰印证了会晤时习近平主席的深刻洞见:“当前形势下,两国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

“常思大局,其去有向;常观大势,其为有力。”

一面是合作的需要、共赢的机遇,一面是摩擦的升级、对抗的风险,造成经济全球化的明显落差感。

会晤时,习近平主席毫不讳言中美之间的问题:“美方在出口管制、投资审查、单边制裁方面不断采取针对中国的举措,严重损害中方正当利益。”“希望美方严肃对待中方关切,采取行动,取消单边制裁,(下转三版)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