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享科创乐趣 燃科学梦想
情深不移 守护颗颗童心
快乐相伴 播撒爱的种子
品读《赋得古原草送别》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享科创乐趣 燃科学梦想
金水区举行中小学科技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金沙小学学生展示科创作品
学生在活动现场交流分享
郑州龙门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海模社团在老师指导下开展训练

本报记者 李 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为引导广大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科学志向,11月15日上午,金水区2023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金水区经三路小学举行,全区45所中小学通过科技表演秀、科学舞台剧、成果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展现了该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丰硕成果,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感受科创魅力

手工制作的天宫空间站模型、太阳能卫星模型、“可以捞一碗月光”的月球灯、裸眼3D风扇全息投影装置、智能电子编钟……11月15日,经三路小学校园广场上热闹非凡,来自全区中小学校的“小科学家”们竞相向参观者介绍他们“研发”的科技作品。经三路小学2600多名师生被全区45个展位的成果展示所吸引。

现场节目展演精彩纷呈。金沙小学的科技炫舞啦啦操,展现了科技与艺术、体育的完美融合。文源小学的舞台剧《梦》,表达了孩子们科技梦想的“种子”埋在当下、长在未来。郑州七十一中、丰庆路小学、四月天小学、纬三路小学科技社团人形机器人、机甲车、无人机的相继出现,引发现场观众的阵阵惊叹。金水区第二实验小学、黄河路第二小学、郑州市第七初级中学的孩子们,共同讲述了科技小达人成长故事。纬五路第二小学的《逐梦追天,叩问苍穹》,从古至今,追根溯源,帮助孩子们树立了“科技兴国,强国有我”的远大理想。

活动中,区属部分中小学围绕理念落实、课程建设、科技活动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活动还专门邀请了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电子规划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的专家,担任金水区中小学科技教育校外辅导员,进一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合力推进大中小科技教育一体化发展。

课程赋能成长

“青少年时期是树立理想、培养兴趣的关键期。加强科学教育,不仅必要,而且重要。”此次活动中,经三路小学党总支书记张仁杰以《科学教育做“加法” 赋能师生向未来》为题,从“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为科学教育场域做加法”等五个方面,系统总结了科学教育的经验及成效。

据介绍,经三路小学将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全员参与科技教学,提升科技教育实效。学校重视硬件设施和科技场馆建设,校园中建有“科技实验室”“三乐书馆”“计算机教室”“红领巾气象站”“三乐气象播报台”“百草园中药种植基地”“中医文化馆”等教育实践场馆,并基于“太阳花课程”构建科技课程体系,开发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该校1~6年级开展间周一次的“中医启蒙”课程,通过种中药、识中药、采中药,探寻中医奥秘,传承中医文化。延时服务时段3~6年级开设4门科学类课程:“小小科学家”“科学加油站”“创客未来星”“创意编程”,学生自主选课,走班上课。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毗邻紫荆山公园、河南省气象局、河南省中医三附院的地理优势,开设“紫荆山公园里的科学课”等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环保调查、气象观察、生物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聘请专家做校外辅导员,进班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丰富科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坚持守正创新

“目标是一切行动的根本,学校把培养提升科技素养作为科技教育的总目标,并将其界定为是通过科技教育活动形成的内在品质与涵养,是以科技精神态度与价值观为导向,以科技知识与能力为基础,以科技方法与思维为关键,以科技行为与习惯为外显标志的有机整体。”郑州群英中学校长胡珂表示,先贤墨子所提倡的“信身而从事”“述而且作”“道技合一”的思想,与现代科技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因此,该校根据“群英教育”办学哲学和墨学特色文化,梳理整合信息科技课程、墨子创客课程群、社团课程、竞赛活动课程,形成了层级分明的金字塔形科技教育课程体系,围绕中学生感兴趣的手工制作、数字制造、智能硬件、数字媒体、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和科技劳作等六大类项目研发课程,相继形成“当创客遇见墨子”“玩转机器人”“创意编程”“能工巧匠”等15门课程。

此外,学校将科技课程与国家课程深度融合,实践出“基于科技项目的融合”与“基于学科课程的融合”两条路径:以科技项目为主线,找准与国家课程相结合的知识点,融入科技项目,在科技项目中巩固学科知识;以学科知识点为主线,以科技项目为手段,弥补国家课程统编教材普适性、针对性不足的问题。跨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在做中学,趣中学,把多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知行合一。

点亮科技之光

竹子每天长三十厘米是真的吗?洁白无瑕的山楂花为什么这么臭?……在金水区第二实验小学,每一名学生都是发现者、探索者、讲解者、实验者……质疑,探索,校园内的科学小实践就在一花一草间。据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任彩凤介绍,学校从建校起,就坚定了“本真”发展道路,提出了自然与科技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实学至真 验行明理”的校训。一曲清纯愉悦的“实学验行”科技实践小合奏,在实验二小学子的心田里荡漾。

学校利用真实情境设计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研发“圆方实验室”“智玩实验团”“小飞象农场”等多门科创类校本课程,拓宽实践场域、打破学科壁垒,以实践行科技之路。“智玩实验团”探索生命科学领域,开展小鹅孵化记活动,学生自主查资料、定计划,利用孵化箱、隔温网、温度计等,照光、翻动、喷水……历经三十一天的精心守候,以失败告终,但是获得省创新大赛一等奖。失败中的成功,是对科学精神的认可。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责任与敬畏,对科学有了更严谨与求实的态度。

大自然的广阔天地是学生科技创新生发的场域。学校充分整合科创教育资源,带领学生到黄河游览区进行黄河水过滤实验,徒步走黄河了解水位监测台;到甘蔗林研究为什么甘蔗没有两头甜;参观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了解青蒿素的提炼、自发热羽绒服的原理;走进无人机创新应用高层论坛,观摩最前沿的航空科技……力行研学,只为点亮孩子们心中的科技之光。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