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享科创乐趣 燃科学梦想
情深不移 守护颗颗童心
快乐相伴 播撒爱的种子
品读《赋得古原草送别》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倾听诗音 传承经典
“为你读诗”
品读《赋得古原草送别》
扫码观看视频版

本期读诗人:郑东新区龙源小学 李晶晶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词对于孩子学习生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风霜雨露,到草木鸟兽,从家国情深,到塞外战场,感化孩子对天地草木、人生聚散的关怀,诗词能提升孩子的心灵品质,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感情、有文学修养的人。栏目,邀请喜爱诗歌的老师,为孩子们读诗、品诗,解读诗词的含义和创作背景,带孩子们走进诗词的世界,让他们真正爱上古诗词,并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白居易,字乐天,古人的名和字是分开的,很讲究。一般情况下,百天的时候起名字,字要到成年以后才起。“居易”来自《中庸》中“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意思是不怨天,不尤人,所以君子在时代混乱的时候,能够保持正念、走正道,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使命,遵从天命来活过自己的一生。字“乐天”,来自《周易》:“乐天知命,故不忧。”依傍天地大道来行事,遇事有自己的政见与智慧,不随波逐流,所以就能够不忧、不惧。可见孩子的姓名中包含了父母的期望。

有个典故讲到少年白居易去拜访当时的文坛领袖顾况。顾况就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白居易。”顾况笑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为京城物价很高,你住在这儿不容易。接着顾况就读到这首诗,大为赞叹:“道得个语,居即易矣。”意为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在哪儿住下去都不会困难。因此白居易在16岁时,便凭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名动京城。

这首诗为试帖诗,命题“古原草送别”,此诗写出了“古原草”的特色及送别之意。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离离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写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意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一句“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芾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那“离离原上草”,就像是绿色的胜利旗帜,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还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唱叹有味,对仗工整天然,故卓绝千古。

“远芳”“晴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啊。

全诗措辞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