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2月3日电(记者 郑生竹)12月5日13时49分将迎来今年最小下弦月。届时,月球位于轨道远地点附近,距离地球约40.4万公里。有意思的是,就在大约半个月之前,才出现过今年最大上弦月。
什么是下弦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位置不断改变,月相便有盈亏变化,当太阳、月球与地球连线呈直角,且月球在太阳西边时,月球东边半球被照亮,这种月相出现在农历月下半月,称为下弦月。
很多人觉得上弦月、下弦月“傻傻分不清楚”,其实,公众可以通过“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这一口诀来区分。王科超说,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在午夜前后升起,中午前后落下。在下半夜时,它悬挂在东边天空,月面朝东。而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在中午前后升起,午夜前后落下。在上半夜时,它悬挂在西边天空,月面朝西。一般来说,上弦月更加适合观赏。
公元2023年的上弦月和下弦月各出现12次。12月5日月球经过远地点,当日出现的下弦月是本年度离地球最远的一次。为什么此次下弦月是“今年最小”?王科超表示,12月5日这次下弦月时,月球恰巧运行到远地点附近,此时的下弦月视直径小,看起来比往常更小。
而就在今年最小下弦月现身前半个月的11月20日,才出现过今年最大上弦月。王科超解释说,月球从近地点运行至远地点平均需要约14天时间,上弦月和下弦月出现的平均间隔大约为15天,两个周期间隔较为接近。因此,年度最大上弦月和年度最小下弦月通常在同一个或者相邻的两个农历月出现。